國家海洋局:將採取史上最嚴圍填海管控措施

人民網北京1月19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海洋局日前在京召開圍填海情況新聞發布會,結合國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國家海洋局將聚焦“十個一律”“三個強化”,採取史上最嚴圍填海管控措施。
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山青介紹,“十個一律”是指:違法且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圍海,分期分批,一律拆除﹔非法設置且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關閉﹔圍填海形成的、長期閑置的土地,一律依法收歸國有﹔審批監管不作為、亂作為,一律問責﹔對批而未填且不符合現行用海政策的圍填海項目,一律停止﹔通過圍填海進行商業地產開發的,一律禁止﹔非涉及國計民生的建設項目填海,一律不批﹔渤海海域的圍填海,一律禁止﹔圍填海審批權,一律不得下放﹔年度圍填海計劃指標,一律不再分省下達。“三個強化”即堅持“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強化生態修復﹔以海岸帶規劃為引導,強化項目用海需求審查﹔加大審核督察力度,強化圍填海日常監管。
2013年以來,國家海洋局與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體布局之中”的要求,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劃定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開展海域海岸帶整治修復。國家海洋局針對圍填海採取了一系列管控硬措施:密集出台政策,完善嚴管嚴控的制度體系﹔率先在海洋領域推行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實施區域限批,對圍填海項目實行有保有壓﹔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嚴格填海項目論証、環評審查﹔約談地方政府負責人,強化壓力傳導﹔建立實施海洋督察制度。
據海洋局統計,全國圍填海總量下降趨勢明顯。2013年全國填海面積達到15413公頃,隨后逐年下降,年均下降22%。2017年填海面積5779公頃,比2013年降低63%。與2013年前五年相比,全國填海面積降幅近42%。
林山青指出,近年來,針對圍填海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加大海域海岸帶、海島整治修復力度,著力推進“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生態島礁”海洋生態重大修復工程。“十二五”以來累計修復岸線260多公裡,恢復修復濱海濕地面積4100多公頃,受損海洋生態系統得到初步恢復,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應。下一步,一是要採取嚴厲措施,嚴管嚴控圍填海,二是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在海洋生態修復工作中的主體責任,鼓勵支持地方政府開展修復工程,計劃到2025年,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生態功能和服務價值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整治修復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實現“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的美麗海洋建設目標。
林山青強調,此次採取“十個一律”“三個強化”,旨在杜絕一切違法違規使用海域,還人民一個美麗海洋。(朱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