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實體店告別“閉店潮” 線下業態發展再迎新機遇

2018年01月29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實體店告別“閉店潮” 線下業態發展再迎新機遇

  經過一段調整期,在我國網上零售保持快跑的同時,線下零售也逐漸找回狀態

  實體店為啥回暖了?(經濟熱點)

  制圖:張芳曼

  臨近春節,人們摩拳擦掌准備“買買買”。今年不少商場客流量明顯回暖,一改過去的冷清,周末結賬台前甚至排起長隊。

  商務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實體零售發展態勢良好,重點監測的2700家典型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3個百分點。去年我國網上零售額突破7.2萬億元,同比增長32.2%。

  從幾年前的“線下線上冰火兩重天”,到如今趨於“線上線下比翼齊飛”,我國零售業何以出現這樣的轉變?在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中,中國零售業又會鋪展怎樣的圖景?

  網上銷售再創新高的同時,實體店告別“閉店潮”,線下零售企穩回暖

  1月23日中午,北京朝陽區靜安中心大廈一層的購百特便利店熙熙攘攘。放心午餐、進口零食、養生飲品,成了周邊上班族青睞的新選擇。“比起以前,現在的便利店商品更豐富、環境更衛生、買單更簡捷。便利店既能解決午餐,又能飯后逛逛,感覺挺好。”附近一家銀行的職員李偉良說。

  “小而美”的便利店風生水起。商務部發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有關報告顯示,便利店行業總體景氣指數為71.28,環比第三季度上升2.03。縱觀2017年,便利店季度景氣指數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便利店的火爆是我國實體零售回暖的縮影。在經歷一段“閉店潮”的調整期后,國內實體零售逐漸找回狀態,從便利店到大商場,從銷售量到利潤額,都呈現明顯的回穩向好態勢。

  企業贏利能力增強。2017年,典型企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8.0%和7.1%,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個百分點。

  主要業態經營回暖。典型企業分業態數據顯示, 2017年,專賣店、專業店、超市和百貨店銷售額增速分別為8.3%、6.2%、3.8%和2.4%,較上年同期分別加快6.6、3.3、1.9和2.7個百分點。

  “去年,我國零售企業積極主動轉型升級,創新貢獻度與影響力與日俱增,零售業回穩向好態勢基本形成。”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負責人說。

  實體店回暖了,電商也推出新玩法,給消費者帶來更多便利。李曉供職於上海浦東新區某証券公司,老家在湖南農村。以往春節前,他都忙著採購年貨,返鄉途中手拎肩扛大包小包,“想多帶點稀罕東西給爸媽。”而今,電商進了農村,送貨上門,李曉平時就能給老家爸媽買全球各地的商品,過年時可以輕裝返鄉了。

  線上線下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越來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很多人看來,零售業的線上和線下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幾年前我國出現的實體店“倒閉潮”,有人將其歸因於電商快速發展帶來的“分流效應”。看似“勢不兩立”的線上線下,如今為啥開始齊頭並進?

  “線上線下不是你死我活,優勝劣汰才是市場法則。”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執行秘書長厲克奧博認為,幾年前線下零售遇冷,不能把板子全部打在電商身上,更不是說線下徹底沒有市場了,這只是零售領域自發的一場良性競爭和革命。線下零售經過及時調整,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仍具備獨特優勢,有望重新贏得消費者追捧青睞。

  線上線下價格差距縮小,是消費回歸的首要因素。春節臨近,北京朝陽區望京某外企員工蔡威想添置點新物件,挑來選去看中一款最近流行的戴森吹風機。蔡威先到網上查,發現該吹風機的價格為2900多元,但需要預約,一時半會兒收不到貨。他又來到單位附近的一家電器商場,沒想到價格比網上便宜幾十元,還能當場取貨。“以前我總覺得,實體店比網上貴。現在商場和網上價格差不多了,我願意到商場買,畢竟可以面對面交易,心裡踏實。”蔡威說。

  “中國線下線上零售正融合發展、共同進步。”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伙人任國強認為,線下零售積極擁抱新技術,主動轉型升級﹔線上電商也在向線下滲透,加速對線下企業賦能,線上線下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特點。越來越多的中國零售企業認識到,隻有通過業態創新和運營能力持續增強,解決消費痛點、提升消費體驗,才能獲得發展。“無論是線上零售還是線下零售,都逃不開這條基本規律。”

  從“賣方思維”轉向“買方思維”后,零售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消費體驗大幅增強,也促成了二者“雙升”。

  發展新業態。零售企業積極打通線上線下和上游下游,促進多業態、跨行業、聚合式、協同化深度融合。比如,繽果盒子、淘咖啡等探索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店,提高購買效率﹔永輝超級物種店推出“超市+餐飲”新模式。

  試水“一站式”。零售企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拓展實體店、無人店、移動終端、PC端、電視購物平台等銷售渠道。阿裡聯手百聯、銀泰、大潤發,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物美聯合“多點”打造“自由購”平台,使消費者實現便捷高效的一體化購物。

  重構供應鏈。零售企業積極推進供應鏈向生產端延伸,壓縮成本,以需定產,完善了冷鏈物流和生鮮供應鏈。

  渠道向下沉。零售企業加快向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和農村市場的渠道擴張。京東推行“京東超市百城行”活動,蘇寧計劃在農村開設1000家蘇寧易購直銷店。

  新零售、新思維,2018年線下業態發展將再次迎來新機遇

  “中國零售業要保持創新勢頭。”任國強說,中國消費人群更加細分,任何創新都必須想清楚瞄准哪個人群、針對哪些痛點、提升什麼體驗,“博取眼球、缺乏運營支撐的創新,難以長久。”

  樂信集團首席執行官肖文杰認為,中國零售業應朝著品質零售、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綠色零售的方向努力,著力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

  “渠道並存是未來長期發展的趨勢。”購百特連鎖便利店首席執行官王宸說,線下開店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開店,而是要用互聯網思維開實體店,一切都是流量經營、服務升級、數據化消費,將會形成線上線下品類錯位、服務互補的形態。

  蘇寧雲商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被唱響的新零售,本質上是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將線上、線下以及物流打通,對商品的生產、流通、展示、銷售、售后等全過程進行升級。“這不僅是中國流通提速增效的好路徑,也是對未來零售生態與世界零售格局的重塑。”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把2017年稱作未來零售的元年,2018年就是未來零售的深化年,還會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新項目、新概念快速落地、集中爆發。在互聯網賦能線下、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背景下,線下業態必將再次迎來洗牌發展的機會。

  “也要注意到,零售業的發展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厲克奧博說,無論是線下擁抱線上,還是線上布局線下,都離不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目前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已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合理的監管更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應進一步規范稅收、工商等方面的監管,減少線上線下零售的制度成本差異,為電商和傳統零售的長期健康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遼寧大連某高校學生王雨辰是一位網購達人,多年的網購經驗讓她練就火眼金睛,能分辨出哪些網店是“刷出來的好評”。盡管如此,她偶爾還是會被“高仿貨”擺一道。“希望相關部門能在假貨制造、流通等環節加強對電商的監管,並加大對失信電商平台的懲處力度,讓消費者更輕鬆更放心地享受網購。”(王珂)

(責編:仝宗莉、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