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0億港元!香港外匯基金投資收入創新高

![]() |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中)在介紹外匯基金投資回報情況。 |
香港金融管理局1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外匯基金2017年投資收入2520億港元,創出歷史新高,位列第二的是2007年收入的1422億港元。2017年外匯基金整體投資回報率為7.1%,為10年來最高,收入主要來自股票、債券等,投資表現極為理想。
投資回報率10年最佳
香港外匯基金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投資管理,主要目的是直接或間接影響港幣匯率,也用於保持香港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全以及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1994年至2017年間,外匯基金的復合年度投資回報率為4.9%,跑贏同期2.1%的通脹水平。
2017年,外匯基金的投資收入為2520億港元,投資回報率7.1%,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佳表現。翻查資料發現,這也是外匯基金投資收入首次超越2000億港元水平,相比2016年的升幅多達2.7倍,可見去年投資表現極為理想。
理想進賬源於有利環境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投資收入可觀的主因是2017年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表現超乎預期。美國經濟動力加大,法國和德國大選掃除了一些政治不明朗因素,日本和新興經濟體表現好於預期,在這樣的有利環境下,香港外匯基金的股票、債券、外匯投資都有理想進賬。
分項數據顯示,香港外匯基金2017年香港股票投資收益達583億港元,其它股票投資收益達802億港元,債券投資收益達343億港元,非港元資產外匯估值上調535億港元,其它投資收益257億港元。
去年香港外匯基金給予財政儲備的費用為235億港元,給予政府基金以及法定組織存款的費用為86億港元,外匯基金累計盈余增加1684億港元。
今年市場風險或被低估
展望2018年,陳德霖談到,目前市場依然保持樂觀情緒,但由於很多金融市場資產估值已經超越歷史高水平,市場上升動力可否持續主要取決於樂觀預期能否實現。
陳德霖提醒,現在市場可能低估了部分風險因素,包括美國利率正常化步伐是否因通脹壓力大於預期而加快,美國外貿政策和保護主義是否對全球貿易和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地緣政治是否爆發風險等。
“如果實際情況與市場樂觀預期不相符,隨時會引致資產市場大幅調整和波動。面對今年仍然復雜的投資環境,金管局會小心謹慎管理外匯基金,保持機動性。”陳德霖說,金管局會密切留意市場發展,有需要時加強一些防御性部署,並繼續進一步加大“長期增長組合”的投資,務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外匯基金的中長期回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