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微整形變“危整形” 醫療美容市場野蠻生長怎麼管?

2018年02月02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微整形變“危整形” 醫療美容市場野蠻生長怎麼管?

  去沒有資質的“小作坊”微整形,能把雙眼皮割成大小眼,瘦臉針打成肌無力,各種並發症更是觸目驚心——

  想動臉?小心點!(民生視線)

  微整形變“危整形”

  河南鄭州的90后小趙呼吸不暢已經半年多了,而這種痛苦源自一場鼻梁整形手術。“之前我鼻梁兩側特別寬,鼻頭也大,不好看,想整得秀氣挺拔點。”她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微調”一下。去年6月,她找到當地一家廣告多、名氣大的民營整形機構,花費6萬元做了手術。“沒想到現在鼻子卻不通氣了!”

  小趙為此多次前往那家民營整形機構交涉。“開始說是處於恢復期,鼻塞很快就會好。后來鼻腔內不時出血,他們又說是息肉增生。我質問現在鼻孔一大一小怎麼辦,他們提議給我做修復,可誰還敢繼續找他們動刀子?”小趙發現,被這家機構坑慘的不止她一人,“聽說,這兒的醫生沒有醫師資格証。”

  上海的小張20歲出頭,一直想要一對雙眼皮。去年3月,他找到上海某醫院割雙眼皮,術后竟導致雙眼眼瞼閉合不全,引發的干眼症、角膜炎等疾病令他備受折磨。“主刀醫生對我避而不見,醫院工作人員說,我簽了手術同意書就得承擔后果。我要求拿到相關文件復印件,對方也不肯給。”

  吉林長春的何女士,去年2月經朋友推薦,找到當地某美容醫院做雙眼皮加開眼角手術。她特意加了500元,請“整形專家”主刀,整場手術共花費近萬元。然而所謂“專家”並沒有讓她變得更美,“兩邊的雙眼皮,一隻7毫米寬,另一隻9毫米寬。他們廣告上說能精確到0.01毫米,現在兩隻眼睛大小不一樣,而且右眼連睜開都費勁。”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國醫療美容安全信用峰會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療美容產業增速超過40%,服務總量超過1000萬例,超越巴西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醫美第二大國。業內預計,到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在諸多醫療美容服務中,割雙眼皮、隆鼻、豐唇、注射美白針、瘦臉針等微創整形項目,以其成本低、改觀大、痛苦相對較小的特點,吸引越來越多的愛美之人,但像上述幾位遭受傷害的消費者也不少。

  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在醫療美容和整形美容投訴中,涉及質量問題的佔比增長6%,一些消費者美容不成反毀容﹔2016年,美容美發類投訴仍高居服務類投訴量前十,其中醫療美容約佔16.4%﹔2017年前三季度,醫療美容在美容美發類投訴中的佔比超過了17%。

  火了美容“小作坊”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愛美,又逢寒假到來、春節將至,不少人會利用這段時間去做微整形。我勸大家還是要理性,不必都奔著明星臉、網紅臉、高鼻梁和尖下巴整,畢竟手術和注射都有風險。”中國消費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盲目、沖動愛美是造成消費者整容“踩雷”的重要原因。

  沖動愛美者抱持何種心理?

  湖南長沙的姜女士在一家網絡公司當主播,看到圈子裡很多人做微整形,去年她也體驗了一把。“我打了瘦臉針,打完后臉真的變小了!”她找的是一家知名民營美容機構,在當地開了幾家連鎖店。“他們有明星代言,廣告投放力度大,看著挺有實力、挺可靠的。”

  打瘦臉針不便宜,一針進口肉毒素打進腮幫子,就花了姜女士2800元。店家告訴她,要想保持住臉形,得持續打三針,半年一次。姜女士咬咬牙,索性做了個“永久瘦臉”。

  針打完后,姜女士感覺臉頰兩側酸酸的,連雞脆骨都咬不動。“難道有副作用?不會肌無力吧?”她有些擔心,但醫生告訴她,完全沒有副作用。不過,距離第一針打完快一年了,她吃硬的東西仍然有些費勁。她還聽說,有人打針后臉部僵硬,“笑起來都是歪的。”

  為什麼要整容?

  “當看到丑的人都變美了,我也按捺不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美啊。”姜女士說,自己性子急,在備孕期就去打了瘦臉針,對於美容醫院到底什麼資質、打針的醫生有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証,並沒有親自核驗過。她對醫院的信任度,基本取決於網絡搜索和身邊案例。“我一個敢割雙眼皮的,還會怕打針嗎?相比起來風險小多了。”

  還有膽子更大的,直接接受“小作坊”式的微整形。

  小盧是北京海澱區某高校藝術學院的研究生,平時很關注流行美妝。她覺得自己眉毛少,看起來沒精神。“這眉毛吧,每隔一兩年就有新趨勢,早先流行一字眉,近來又是落尾眉,所以眉形得不斷變化。”去年底,經同學介紹,她加了一個做微整形的老鄉微信。“就是那種微商,文眉毛、打水光針、割雙眼皮、賣進口美妝品,什麼都做。”

  熟人加老鄉的關系,小盧享受到“折扣價”,花2400元做了一套“眉毛半永久”。她解釋,半永久屬於會褪色的文身,能保持兩年,褪色后正好改做新眉形。

  微商沒有正規門店,文眉、打針全是上門服務。談妥了價錢,隔天就有一位美妝師敲開了小盧家門。看到對方隻帶了紋繡筆,小盧問:“設備這麼簡陋,我會不會被感染?”美妝師讓她放心,說這不會刺到真皮層,無痛又安全。

  小盧回憶,40分鐘的上色過程還是有一定疼痛,有的地方滲了血,但后來恢復得不錯,再加上身邊朋友也很少發生感染,自己就放心了。“半永久療程分兩次,一個月后,我又文了一次。”

  這個微商團隊有好幾個人,經常在微信朋友圈晒廣告。“他們業績挺火的,一天接兩三單,就能賺五六千元吧。”小盧說,對方曾告訴她,自己是經美妝培訓機構訓練出來的,還曾去韓國參賽,“不過我並沒有看到培訓証件,感覺也不是專業學醫的,就是私人小作坊。”

  非法整形機構風險大

  “一些商家宣稱員工來自美妝培訓班,或是到韓國受訓,幾周乃至幾天就學成出師,我認為這完全不靠譜。速成培訓不能賦予商家從事醫療美容的合法性,未經國家相關管理機構資質認証,就沒有資格注射針劑或開展手術。”北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龍笑說。

  對藥品、針劑、激光、超聲刀等藥械的使用,食藥監部門也有明確要求。例如,肉毒素屬於國家管控藥,必須經過合法的採購流程才能獲取。“微商、美發店基本拿不到正規藥。再就是美白針,效果並不確切,有些是淡斑用的,有些只是維生素混合劑,在我國尚未批准使用,希望大家不要花錢上當。”龍笑說。

  微整形有哪些風險?

  微整形看起來微創、省事,但安全要求一點也不低。外行並不了解血管解剖結構,也基本不懂藥劑使用,存在極高的毀容風險。專家指出,市面上曾流行過假的注射用玻尿酸和肉毒素,因價格便宜而受到青睞。這些廉價玻尿酸,實際上很可能是國家禁用藥奧美定,而一些所謂走私肉毒素,注射后可能導致肌無力。

  微整形失敗后,好修復嗎?

  “最近毀容后到協和醫院尋求修復的案例越來越多,僅2017年就增長了近20%。”龍笑說,任何二次修復的難度都比第一次整形大,輕者如注射假藥品導致容貌變形,修復已經較為困難,而一些嚴重的並發症,如血管栓塞、皮膚壞死、眼睛失明等,幾乎沒有修復的可能。

  追溯毀容者受害的原因,龍笑分析大致有三類:一是圖便宜。年輕人特別是學生,青睞廉價產品,容易被騙。龍笑說,她甚至接診過找隔壁宿舍做微商的同學打美容針毀容的案例。二是圖省事。有人嫌公立醫院要排隊、私密性不好,索性去找私立機構,然而自身鑒別能力又不高,容易落入陷阱。三是輕信介紹。聽一些所謂熟人、朋友推薦說效果好,一個帶一個,最終都去了無資質的地方。

  “千萬別沖動,愛美也要講理性,畢竟一針進去、一刀下去,可就撤不回來了。”龍笑說。

  “近年來微整形相關投訴與糾紛案件在增多。一些無資質的黑作坊和個人做起醫療整容,未經衛計部門和食藥監部門許可就敢做手術和注射,完全是受暴利驅使,膽大妄為,唯利是圖。”劉俊海說。

  劉俊海認為,消費者保障權益要分為事先和事后。“事先,要明明白白看廣告,認認真真簽合同,睜大眼睛看資質,不要迷信好評。很多整容廣告涉嫌刷單,好評能造假,關鍵還得看資質。事后,要妥善保管整容協議、合同、扣款單據,保存與醫生的聊天、電話記錄等。若遭受傷害,可找第三方醫院做必要的醫學鑒定,以法律認可的方式確定証據。”

  醫療美容市場野蠻生長,怎麼管?

  劉俊海指出,屢屢發生的投訴和糾紛案件表明,當前確實存在監管漏洞和盲區。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整容交易,呈現出跨地域、跨產業、跨市場等特點,衛計、工商、食藥監、網絡、公安等部門有必要鑄造監管合力,建立信息共享、協同一致的執法合作體制機制,提升違法成本,降低維權成本,避免消費者出現“為追回一隻雞,必須殺掉一頭牛”的情況,營造安全健康的市場生態環境。(本報記者 邱超奕)

(責編:仝宗莉、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