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連相親小伙都說自己是做區塊鏈的 誰在炒作區塊鏈

2018年02月02日08:45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連相親小伙都說自己是做區塊鏈的 誰在炒作區塊鏈

  最近區塊鏈很火,火到小伙子網上相親說自己做區塊鏈的,很快收到200多封私信

  什麼是區塊鏈,簡單說就是一種分布式的數據庫賬本,運轉中會產生比特幣等代幣

  誰在炒作區塊鏈

  本報記者 詹麗華

  區塊鏈最近很火,火到啥程度,杭州有個小伙子在婚戀網上相親1個多月沒姑娘搭理他,后來加了個自己是“區塊鏈工程師”的標簽,幾天就收到200多封私信。

  目前為止,區塊鏈離我們還很遠,遠到連普通程序員都不知道如何編寫區塊鏈程序,因為它使用的並非編程通用的Java語言﹔但它偏偏離我們很近,跳廣場舞的大媽都在投資區塊鏈了。

  2013年開始,比特幣瘋狂,2016年之后,區塊鏈大熱,從陌生到熱炒,很多人甚至連概念都沒搞懂。

  數字貨幣、區塊鏈、財富,這三個分屬不同范疇的概念,如今卻被有意無意間劃上了等號。很多人帶著一夜暴富的期待匆忙入場,而那些原已身在其中,卻猛然間承擔了無數財富夢想的研究者、從業者和投資人又有著怎樣的堅持、焦慮和迷茫?

  總有投資基金勸我們發幣

  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蔡亮算是國內最早接觸區塊鏈的人之一。“我們的科研團隊跟美國道富銀行有很多年科研合作,他們主營業務是資產托管,而區塊鏈來了以后理論上‘資產托管’有消失的可能,所以他們的緊迫感特別強,希望我們能研究這個技術,於是我們比國內同行更早接觸到區塊鏈。”那是2015年,比特幣面世第6年。

  他沒有預料到區塊鏈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脫離學術研究的范圍,變成大眾造富的話題。

  “2016年下半年吧,關於區塊鏈的討論在國內突然熱起來,新生了很多區塊鏈公司。”即使現在,蔡亮覺得區塊鏈技術仍然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遠,大多數研發僅針對企業級需求,“現在國內搞區塊鏈的公司90%以上其實都是做應用的,相當於拿國外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做一個應用解決方案,然后就號稱各種‘顛覆’。剩下10%做技術平台的公司裡面又有90%是拿國外開源的底層平台,包裝一下就說自己有底層技術了。”

  蔡亮笑說他們團隊屬於那最后的1%,“我們的所有代碼、每一行都是自己寫的。”

  很少有公司做技術研發,能力是否足夠另說,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必要”。

  貼標簽——做白皮書——發幣,似乎成了時下一些打著區塊鏈名頭的公司熱衷的事情——來錢如此容易。

  蔡亮樂於探討技術,但很多時候去找他的人並不關心技術本身。“整天有投資基金來游說我們,不談別的,就是變著法兒勸我們發幣。”蔡亮搖搖頭,合上電腦,說,“我們想都沒想過(發幣),干嘛要發幣呢?”

  如果有一個高得讓人心動的價格呢?“這個價格很多人已經開出來了,也高到讓人心動,但它沒有意義。”

  什麼有意義?“我們關心的是,這有可能是一個顛覆性的技術,中國有必要有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底層平台。如果有一天,區塊鏈技術如火如荼的時候,回頭一看,所有底層技術都是人家的,那我們多尷尬,也好意思說自己搞科研?”他語速很快,對自己的專業領域充滿自信。

  現在很多做區塊鏈的人也不談技術?“那是因為他們搞不定技術,所以隻能去談商業,去談幣。”他突然轉頭問錢江晚報記者,“你們關心技術嗎?你看,你們也不關心!普通人對區塊鏈有興趣,都是關心其中可以炒作的部分,都跟錢有關。”

  人性的貪婪沒有上限

  在蔡亮看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區別在於后者解決了區塊鏈的通用化問題,但在另一些人看來,比特幣與以太坊的最大區別可能隻在於——錢,誰更能賺錢。或者說,所有數字貨幣的區別也隻在於,誰漲幅更大,誰的變現能力更強。

  原本試探性的數字代幣投資,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堆積出巨額財富,那麼哪怕只是停留在數字世界的虛擬財富,哪怕它僅僅是一段不可復制的數字代碼,也足夠讓人血脈僨張。

  程誠(化名)心不在焉地刷著手機,手指習慣性地反復刷新幣市實時行情,最近這段時間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他看上去興致不高,盡管他手裡並沒有比特幣。程誠說他更喜歡投資新發行的代幣,因為門檻低、上漲快,“快進快出,手慢一點就死在裡面”。

  能賺到錢嗎?“不賺誰玩這個?”程誠自稱是“佛系玩家”,但拒絕透露入市半年他賺了多少,“反正比上班(賺得)多,我投的不多,也就十來萬,我們群裡多的是(投)幾百萬的。”

  正說著,手機響了,程誠看了一眼,突然笑起來,“嘿,又薅羊毛了!”

  他給錢江晚報記者看剛剛收到的信息,原來是一個群友發來一條某代幣的派送活動,隻要注冊、參與評論就能獲得隨機派送代幣的機會。“震蕩行情裡,隻有薅羊毛穩賺不賠。”程誠說,群友們都挺熱衷這類活動,“這個代幣的發行量是100億個,估計真正對外的也沒多少,能抽到都是錢呀。”

  怎麼看哪種幣投資前景好呢?“看站台的咖位,看團隊實力,也可以看群友對他們的信心。”在程誠看來,社群氛圍是他決定持幣時長的最重要參考指標,“不是都說大神在民間嗎?我不懂,總有比我懂的人,跟著就行。”

  群裡經常有人晒圖,有入市一年就財務自由的90后,也有辭掉工作專職炒幣的玩家,還有炒幣半年就換房換車的新手,程誠說,他不知道這些消息是真是假,但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為那個晒圖的人。

  至於前幾天爆出大學生貸款炒幣,三天暴跌90%,差點輕生之類的消息,程誠是不願去想的,“我們群裡不討論這種負能量”,他說圈裡流行一句話,“不要慫,全梭哈”,不知道是誰說的,反正他信。

  投資人的焦慮和迷茫

  “泡沫未必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如果沒有比特幣,沒有人炒幣,誰會關心區塊鏈?”一位熟識的投資人私下說,泡沫讓大量投機、投資資金進場,客觀上也給了區塊鏈公司更多機會,“就像互聯網泡沫同樣死了一大片,但最終也誕生了BAT。”

  在他看來,這是商業化發展的必然之路。

  他給記者看PreAngel天使投資人王利杰的自述。“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一樣的膨脹、焦慮和迷茫。這不是僅僅發生在國內的熱點,而是全世界的投機熱潮。就像王利杰說的,數字代幣的造富速度之快連投資人都懵圈了,身處其中你能深切感受到人性的貪婪和恐懼,而且兩者總是一起出現。”他說,他暫時沒有投區塊鏈,不是因為真的不想投,只是“在別人貪婪時恐懼”罷了。

  王利杰在自述中寫到,在杭州他的出資人問他,做(投資區塊鏈)這件事的初心是什麼?“我不能說‘快速變現’是我的初心,這樣顯得我很沒追求,但快速變現確實是這波浪潮的核心體現。”於是他一直在思考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而他思考的結果是,“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良幣驅逐劣幣。”他說,“這樣的財富獲取方式,才能讓我們睡得踏實。”

  在王利杰的公眾號下這篇閱讀量超過8萬的自述,可見評論數是零。

  區塊鏈,還是一個很新興的技術,新到它通用化尚不足5年,仍處於高速進化之中。像王利杰這樣,2014年就參與了區塊鏈投資的傳統投資人,在四年之后、參與投資的區塊鏈項目超過30個之后,說自己想明白了“初心”。

  蔡亮說,他們不發幣,也是因為想得明白。“技術永遠是在演進的,不管商業的人怎麼去評價,它從技術角度確實是有創新的,而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商業概念。對我們搞技術的人來講,這是我們信念的基礎。既然有創新,就會有價值,所以我們才會願意堅持,把它做好。”他覺得自己在參與一件重新書寫互聯網歷史的事情,“這輩子如果能夠趕上一個Internet2.0時代,為這個時代裡的核心技術做一點事情,夠了。”

(責編:仝宗莉、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