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監管制度短板
銀監會加強從業人員行為管理

本報北京2月11日電 (記者歐陽潔)銀監會近日制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行為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首次從規范從業人員行為管理的角度,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提出了系統性的要求。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本機構從業人員行為管理承擔主體責任,同時要求從業人員遵守法律法規、恪守工作紀律,機構應開展從業人員行為的定期評估、建立長期監測和不定期排查機制,將從業人員行為的評估結果作為定崗定酬的重要依據。
《指引》是監管制度補短板的一個縮影。彌補監管制度短板是從制度源頭上防控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去年以來,銀監會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認真排查監管制度漏洞,及時彌補監管制度短板,構建防控風險的長效機制。
2017年初,銀監會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對銀行業監管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研究確定了重點彌補監管制度短板方案,主動披露彌補監管制度短板的26個項目,引導銀行業自發優化業務結構。隨后,結合銀行業風險特征、突出問題導向,銀監會又研究補充了若干項彌補監管制度短板項目。此外,針對銀行業出現的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銀監會還適時補充了41項針對特定機構和具體業務的規章制度。
據介紹,這些項目涵蓋股權管理、資本補充、流動性風險、押品管理、大額風險暴露、理財業務、表外業務、交叉金融產品、融資擔保、政策性銀行監管等方面,重點規范銀行業存在的突出風險和問題。以股權監管為例,銀監會以完善公司治理這個“牛鼻子”為突破口,監管重點放在隱形股東、股份代持、入股資金來源不實、違規開展關聯交易、利益輸送以及濫用股東權利等方面,使股權最終受益人透明化,真正承擔起股東的最終責任。
據銀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部分規制已陸續出台或公開征求意見。在制定和發布過程中,銀監會盡量減少外溢負面影響,減少疊加共振,加強與市場和機構溝通,同時注重從全局出發,規章制度不僅放在銀行業考慮,還放在整個金融、經濟和社會大框架下統籌兼顧,充分評估各項制度對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影響。目前成效初顯,銀行業“脫實向虛”初步遏制,違法違規情況明顯減少,一些金融監管盲點與空白點開始有章可循,銀行的風險和合規意識得到增強。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12日 2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