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煙花爆竹,光“退”還不夠(各抒己見)

丁怡婷
2018年02月26日04: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開廠就賺錢”的盛況難再有,想要爬坡過坎,煙花爆竹企業有序退還要巧提質,誰提得早、提得好,誰就更主動

  

  今年春節,“東家西家爆竹聲”的景象更少了。北京五環內禁放煙花爆竹,許可煙花爆竹零售網點同比下降82.97%﹔天津外環線以內地區一律禁放﹔不少三四線城市也加入禁限放隊伍……

  與此同時,煙花爆竹行業整頓持續進行。2017年新增河南、甘肅兩省退出煙花爆竹生產,退出生產省份全國已有19個。主產區之一的湖南兩年來累計退出煙花爆竹生產企業1100多家,至去年底,全國生產企業總數已減至2500家以內。

  煙花爆竹落后不安全產能有序退出,燃放受到適度限制,安全事故少了,噪音小了,空氣更清新了,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一些煙花爆竹企業的日子更加不好過,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近幾年煙花爆竹國內銷售額估計減少20%—30%。

  煙花爆竹行業是否就此陷入困境?客觀而言,前些年“開廠就賺錢,生產不愁賣”的盛況難再有,但傳承千年的民俗傳統短期內較難消失,市場需求依然存在。活路有,但活法不再是盲目擴張、低價競爭。想要爬坡過坎,煙花爆竹企業有序退還要巧提質,誰提得早、提得好,就有可能搶得先機。

  安全環保是關鍵。“高危”“污染”是遏制煙花爆竹發展的兩大爭議點。目前煙花爆竹生產工廠化、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依然較低,關鍵涉藥環節基本實現人機分離、人藥分離是保障本質安全的手段之一。筆者採訪過的一家爆竹生產企業採用自動化生產線后,插引可由原來的20人減少至3人,在線藥量從5千克降低到0.8千克以下,企業負責人說得好,“投入高些,不用那麼擔驚受怕”。

  改進生產原材料和技藝,研發微煙、無硫、無味、少殘渣的環保產品,讓煙花爆竹不再是“會呼吸的痛”。今年就有企業推出新型組合煙花,升空高度可達10米,但不會在空中炸開,也不會形成濃霧,價格也不比傳統組合煙花貴。多生產一些性價比高、叫好又叫座的環保煙花,是企業的升級路徑之一。

  細分市場獲一杯羹。目前市場上比較多的是大組合煙花,普遍追求“更大、更響”的效果,玩具煙花等小產品受人工成本佔比較高、利潤空間低等因素影響,一些企業往往選擇放棄生產或者偷工減料。但實際上這類小產品安全性相對較高,隨著安全環保意識提升,有的地方還禁售組合類煙花品種,小產品的市場潛力可期。目前玩具煙花的消費主群體是伴隨各種新科技長大的“00后”“10后”,他們對於時尚、趣味的需求,與玩具煙花滯后的現狀存在一定矛盾。企業如果能順應新需求,開發出安全環保又有創意的新產品,同樣有望在行業洗牌中擁有主動權。

  煙花爆竹提質,靠技術也要成藝術。作為傳統文化產業,提升產品文化附加值是優化升級新思路。比如有的煙花爆竹企業搭上影視、動漫“快車”,打造傳統煙花文化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的文化產品﹔有的企業針對求婚、生日等場景,結合聲光藝術等進行個性化微焰火編排,從利潤空間較低的單純“煙花制造”向文化附加值高的煙花創意產業轉型。

  不再以量取勝,既有序淘汰落后產能,又加速推動優化升級,打破“散亂小”格局,傳承千年的民俗才能走得又穩又好。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6日 19 版)
(責編:馮人綦、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