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原標題:大數據殺熟:最懂你的人傷你最深
在剛剛過去的長假,想必不少人選擇以旅游的方式過春節。出門在外自然少不了要訂票、訂酒店,上網通過各種票務平台解決這些已成為多數人的選擇。海量的消費信息也在購物的同時被記錄下來,你的偏好和習慣在不經意間就可能被他人獲知,這些數據也為某些人提供了“便利”。
最近,微博網友“廖師傅廖師傅”自述了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據了解,他經常通過某旅行服務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長年價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過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賬號查詢后發現,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賬號去查,還是380元。
這是普遍現象
上述微博發出后,瞬間轉發破萬,網友們紛紛吐槽各自“被宰”經歷。“我和同學打車,我們的路線和車型差不多,我要比他們貴五六塊。”“選好機票后取消,再選那個機票,價格立馬上漲,甚至翻倍。”“我的消費比較高,我老公消費比較低,開通不限流量服務的時候,他隻要開通88元的套餐就可以,我必須得開通138元的套餐。”……
“這樣的現象很普遍。”談及現在部分網絡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的行為,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楊義先坦言,很多企業難以抗拒價格差的誘惑。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價格歧視,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消費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打出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准。
2000年,亞馬遜的差別定價就曾引起爭議。那時,一名亞馬遜用戶反映,在他刪除了瀏覽器的cookies后,之前瀏覽過的DVD商品售價從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
消息一出,如潮的譴責聲涌向亞馬遜。后來,亞馬遜CEO貝索斯為此公開道歉,稱這只是向不同顧客展示的差別定價實驗,絕對跟客戶數據沒有關系,一切只是為了測試。
危險的“懂你”
“集體照相時你喜歡站在哪裡,跨門檻時喜歡先邁左腳還是右腳,你喜歡與什麼樣的人打交道,有些習慣你沒意識到,大數據或許已經發現了。”楊義先介紹,這主要是利用了數據挖掘技術。
“形象地說,所謂大數據,就是由許多千奇百怪的數據,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的東西。”楊義先說,你主動在網上說的話、發的微博微信、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被馬路攝像頭獲取的視頻、手機定位系統留下的路線圖都是大數據的組成部分。總之,每種通信和控制類設備,無論它是軟件還是硬件,其實都是獲取數據的工具。
楊義先認為,其實,所謂的大數據挖掘,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由機器自動完成的特殊“人肉搜索”而已。隻不過,現在“人肉”的目的,不再限於抹黑或頌揚某人,而是有更加廣泛的用途,比如為商品銷售者尋找最佳買家、為某類數據尋找規律、為某些事物之間尋找關聯等。總之,隻要目的明確,大數據挖掘就有用武之地。
“必須承認,就現實情況來說,大數據隱私挖掘的殺傷力,已遠遠超過了大數據隱私保護所需要的能力。”楊義先說。
對此,有網友感嘆:“個人隱私就算瞞過了枕邊人,也瞞不過互聯網公司。”
隱私保護需多管齊下
多位從事法律工作的專業人士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同一產品針對不同消費者制定不同價格的行為顯然是存在問題的,商家應該及時調整價格表。
“如果單靠技術,顯然無能為力,甚至會越保護就越加劇隱私的泄露。”楊義先說,必須多管齊下。
楊義先建議,從法律上,應禁止以“人肉搜索”為目的的大數據挖掘行為﹔增加“被遺忘權”等法律條款,即網民有權要求相關網絡刪除“與自己直接相關的信息碎片”。從管理角度來說,應採取措施對一些惡意的大數據挖掘行為施行監督和管控。
“另外,在必要的時候,還需重塑隱私概念。”楊義先說,因為畢竟隱私本身就是一個與民族、宗教、文化等有關的東西,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從來就沒有過永恆不變的隱私,特別是當某種東西已不可保密時,無論如何它也不該再被看成是隱私了。(記者 翟冬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