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國內造紙行業紛紛宣布漲價 暫未波及生活用紙

30多家造紙企業近期紛紛宣布上調出廠價 原紙漲價幅度大約在每噸200至300元
原紙漲價暫未波及生活用紙
春節過后,國內造紙行業紛紛宣布產品漲價,目前已經有30多家原紙廠宣布上調出廠價格,新一輪原紙漲價潮來襲。目前看來,本輪原紙漲價幅度大約在每噸200至300元。不過此輪漲價並未波及到生活紙類,目前市場上清潔用紙的價格平穩,不過促銷有所減少。
現狀
超30家紙企近期漲價
北青報記者昨天了解到,進入三月份剛剛兩三天,目前已經有6家原紙企業對外發布漲價函——亨利紙業宣布從3月1日起原紙在目前銷售價格的基礎上每噸上調200元﹔安徽中亞紙業有限公司、無錫市眾紙通紙業有限公司自3月1日起銷售商品在現有價格基礎上每噸上調300元﹔德州方源紙業有限公司自3月3日起對雙膠平板紙在2月份價格基礎上每噸上調200元、雙膠卷筒紙每噸上調100元、雙膠卷筒紙782、820等特種規格每噸上調200元。
此外,還有河北岳之峰紙制品有限公司、汕頭市德盛紙品有限公司、汕頭市澄海區溪南樂華造紙廠已經在2月28日提高了紙板價格,漲價幅度均在每噸200元。早在今年春節前,國內紙業巨頭玖龍紙業率先發出了行業首封漲價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宣布漲價的紙企已經超過30家。
分析
限制廢紙進口造成原材料成本增加
“此次漲價是文化紙、白卡紙、包裝紙等多種品類價格的一次集體性上揚。”有行業人士昨天表示,此次漲價是在國家環保政策促動下,紙品行業整體轉型升級的正常表現。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自3月1日起,環保部發布的《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准—廢紙或紙板》正式實施,其中要求對進口廢紙中一般夾雜物的控制要求加嚴至“總重量不應超過進口廢紙重量的0.5%”,較之前的1.5%大幅縮減。而目前我國造紙行業所需廢紙原料中,36%來源於進口廢紙,64%來源於國內回收。限制廢紙進口無疑在一定時期內對國內造紙行業的原材料帶來缺口。
此外,我國實施的廢紙進口配額管理制度也增加了商業用紙原材料供應成本。從環保部已公布的七批廢紙進口許可企業名單來看,玖龍、理文、山鷹等三家紙企總計獲批進口額度佔已核定總量的56%,顯示出行業的品牌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隨著行業品牌集中度的增強,使得規模型紙廠在產品定價的話語權上增大,他們敢於根據成本的上漲宣布漲價。”而且,近來我國加大環保整治力度,很多低成本運行的小型落后造紙廠已經被淘汰,規模型紙企生產規范化在客觀上的確帶來了成本上揚。
影響
生活用紙價格尚未上漲
不過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由於此輪紙品漲價主要源自廢紙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因此波及面主要局限在原紙行業,對於不以廢紙為原料的生活用紙則尚未受到影響。
昨天北青報記者在北京地區的永輝超市看到,這裡的衛生紙、廚房用紙、紙巾等商品價格都沒有出現漲價現象。衛生紙價格基本在每10卷20至30元,一些品牌促銷價格在18元左右。紙巾價格也與平日大致相同,維達、清風、心相印等主流品牌的價格基本是10包裝四層紙紙巾10至12元。不過,據銷售人員了解到,盡管生活用紙價格沒有上漲,但近期廠家的特價促銷品少了,“可能也與春節前的促銷力度過大,節后有個回緩期有關。”
文/本報記者 張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