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PPP市場進入監管扶持並重階段

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 規范第三方治理行為
環保PPP市場進入監管扶持並重階段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建完成,開啟我國生態環境的“大部制”時代。新的生態環境部將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進一步加強污染治理,提升環境保護效率,從而促進環境治理需求的釋放,尤其是流域治理、黑臭水體治理、工業污染治理等細分領域。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隨著環境治理力度加大,環保領域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投資市場正在加速開啟,市場秩序也有望進一步規范化。知情人士透露,為了進一步推動環保領域的PPP,生態環境部正在著手按照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從多方面進行監管和扶持PPP模式的市場環境。
行業釋放巨量投資空間
近年來環保投入力度加大,環保投資結構不斷優化,環保投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特別是三個“十條”出來之后,每年投資都在不斷增加。2016年、2017年中央財政對環保投入力度越來越大。
不僅如此,為了支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確定的重點工程,中央財政整合資金,加大對大氣、水、土壤、農村以及山水林田湖等項目的支持,分類設立了大氣專項、水專項、土壤專項、農村環境整治專項、重點生態修護和保護項目等。優化項目的資金分配方面,針對上一年度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及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改善的地區給予獎勵,不斷優化相關的管理機制。
尤其是,2017年,環保部門出台了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並且聯合財政部還出台了推進PPP項目實施的相關意見,指導地方推進PPP項目的實施,推動建立了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環保市場的機制。
雲南省在2017年9月份明確提出,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對新建項目“強制”運用PPP模式。該省要求,將分散的同類項目或關聯項目組合打包,整合新建項目和已建成的存量項目、非營利項目和營利項目,採取整體採購、整體簽約、整體設計、分期實施的方式,提高項目盈利能力。
雲南省還要求,對有現金流、具備運營條件的項目,要按照“成熟一類、推進一類,邊試點、邊規范,邊總結、邊完善”的原則,“強制”實施PPP模式識別論証。同時,項目實施機構應當優先採用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等競爭性方式採購社會資本,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充分競爭。
市場不規范現象仍然存在
事實上,自2013年底雲南省啟動PPP模式工作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推進PPP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著項目前期工作不足、實施不規范,重建設、輕運營,重國有、輕民營等問題。
近日,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表示,在環保行業整體市場秩序方面,惡性低價競爭問題依然突出。“無論是先低價拿標,搶佔市場份額項目運行后再提價,還是企業戰略轉型需要,這些偏離實際成本的惡性不規范競爭,不以持續穩定運行為目標的短視行為,極不利於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造成環保行業平均收益率下滑明顯”。
生態環境部規劃財務司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目前情況來看,各地積極支持環境治理PPP項目模式,但是總體上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在申報、設計和實施過程當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具體表現在,首先是很多地方政府把PPP模式作為替代傳統融資平台、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的一種手段,沒有把環境效益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其次,在項目實施階段,缺少環境服務價格與治理效果有效挂鉤機制,難以對社會資本進行有效考核和約束。此外,環保領域PPP普遍存在回報機制不健全、邊界責任界定不清晰、項目落地比較慢的問題。
“當前第三方企業參與污染防治的熱情還是非常高的,但是由於一些地方政策法規比較滯后,體制機制還不完善,關鍵是有一些保障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排污企業反映冷熱不均,推進這項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該負責人介紹說,“比如責任不明晰,行業不規范,信息不對稱,以及價格機制和監管機制沒有完善。”
從嚴監管提升整體質量
為了進一步推動環保領域的PPP,上述負責人表示,生態環境部正在著手按照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從多方面進行監管和扶持PPP模式的市場環境。具體來看,一是深化政策設計,圍繞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強PPP機制研究,健全回報機制,加大評價和監管的力度,落實激勵和約束要求﹔二是加大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向PPP項目傾斜力度,結合生態環境部會同財政部正在開展的項目儲備庫建設運行,優先支持PPP項目﹔三是做好示范推進,及時總結經驗、加強宣傳,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選取部分推廣效果比較好的項目在全國進行推廣。
此外,針對第三方機構參與環境污染治理的市場,將進一步加強對第三方治理行為的監管力度。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探索出台第三方治理企業監管的配套政策。
在從嚴監管的同時,也鼓勵第三方治理機制和模式創新。建立第三方治理試點項目的儲備庫,編制發布一些相關的案例,引導和鼓勵企業創新相關的機制和模式。並且,鼓勵信息公開,加快推進構建信息平台,鼓勵第三方單位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趙笠鈞表示,伴隨環境服務市場需求的釋放,我國環保產業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環境技術集成創新和關鍵裝備國產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環保技術裝備研發基地,環保市場逐步破除行業壟斷和地域保護。PPP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得到推廣應用,環保企業迎來了更多開拓市場的機遇。(高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