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藝術、幼教類培訓投訴同比增八成 預付消費遭詬病

2018年04月26日11: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26日電 (邢鄭) 記者從中國消費者協會獲悉,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與咨詢系統分析顯示,今年我國第一季度社會類培訓投訴同比去年增長80.12%,在各類投訴中增幅明顯,達到3,579件。有關社會類培訓投訴主要集中在語言、藝術、幼教等領域。中國消費者協會特別警示,社會類培訓領域“卷包跑路”風險正在累積,消費者群體權益受損可能性增大。

中消協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類培訓投訴有以下八個方面值得消費者注意:

一是培訓機構資質不健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部分培訓機構需要先取得教育行政部門或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批,然后再去工商、市場監管部門辦理營業執照。但是,很多培訓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証,僅在工商部門以“教育信息咨詢公司”名義注冊,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此類培訓機構雖然有營業執照但不具備教育培訓資質,有的培訓機構甚至沒有營業執照,屬於無証經營。

二是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為了擴大培訓規模,有培訓機構通過編造教師學歷、夸大培訓內容和培訓效果等方式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比如虛構一線授課名師、通過率百分百、押題命中率百分百等。當消費者付費后才發現培訓機構存在夸大宣傳,進而產生糾紛。

三是培訓質量參差不齊。培訓行業市場准入門檻低,經營者管理水平不一,師資力量千差萬別,培訓質量參差不齊,不僅嚴重影響消費者消費品質,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引發消費者投訴,而且影響培訓行業的整體形象,使消費者對培訓消費心存顧慮。

例如,安徽省銅陵市消費者劉某准備給其不到2歲的孩子上早教托管班,報名咨詢時,早教中心承諾家長隨時可以查看監控,觀察孩子情況。但消費者報名后發現,監控經常無法觀看,且孩子沒上幾天后就開始拉肚子,消費者懷疑早教中心餐飲衛生不達標,多次要求協商退費退學。另一消費者何某孩子在某早教班上課,發現早教老師頻繁更換,個別老師口音較重,普通話不標准,對孩子的認知判斷和安全感造成影響,多次協商要求退還剩余課時費用。最終,這兩起投訴經過調解后,商家都退還了消費者的費用。

四是合同約定有問題,格式條款顯失公平。培訓機構單方面更換培訓地點、上課時間、授課老師、合並班級,甚至取消課程,違反合同約定,消費者因此得不到預期的培訓效果。此外,部分消費者因為自身原因解除合同,願意按照合同承擔違約責任,希望協商退回余下培訓費時,經營者仍不能按合同約定及時退款。

培訓機構一般與消費者簽訂格式合同,合同中存在部分不平等的格式條款、模糊條款等,甚至部分網絡培訓機構並不提供紙質合同,電子合同也沒有明顯提示,而是一味地提示消費者盡快付款。發生消費爭議時,經營者以合同有約定為由,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的責任。

五是預付式消費方式遭詬病。培訓行業普遍採用預付的方式收費,消費者接受培訓前購買充值卡、會員或者預付全款,部分培訓機構為了促銷課程更是推出了各種預付費算法,模式復雜,甚至跟“消費貸”等金融產品挂鉤。我國預付式消費整體監管有限,培訓機構經常以破產、轉讓為借口一走了之,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大多數消費者都是事后 “維權無果”、“自認倒霉”。

六是以培訓之名,行銷售之實。部分經營者以養生、保健、調理身心等為主題,招攬消費者進行短期培訓,培訓內容免費或者費用很低,但是卻在培訓過程中大力推銷保健品、器械或者其他高價課程,而這些被推薦的產品並不具備相應功能,甚至危及消費者的身心健康。

七是培訓場所存在安全隱患。線下培訓地點屬於人口聚集區,但是,很多培訓機構的培訓場所並不符合消防等安全規定。一些培訓機構甚至選擇偏僻的出租屋辦低價班,或者設置多個空間狹小的隔斷。這一方面是經營者為了躲避監管或者犧牲消費者的利益降低經營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的安全意識也有待加強。

八是網絡培訓亂象叢生。由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為一些個人、團體開展在線培訓項目提供了便利。這些項目多以職場技能、人際交往、單個主題培訓或講座等為主,因為培訓主題新穎、收費低、方式靈活、參與方便,受到消費者的追捧。有的培訓項目已經形成品牌效應,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很多培訓項目主體並不具有培訓資質,培訓效果差,沒有售后服務,甚至收錢后無法再取得聯系﹔有的經營者以網絡直播、在線講座等名義躲避監管。

此外,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83,664件,解決138,483件,投訴解決率75.4%,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9,603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846件,加倍賠償金額517萬元。第一季度接待消費者來訪和咨詢38萬人次。                                                                                                                   

(責編: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