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網絡募捐存流向不明等問題 如何守好“安全門”?

余嘉熙
2018年05月02日08:10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募捐存流向不明等問題 如何守好“安全門”?

  傳播快、效率高,但也存在資格審核不清、捐款流向不明等問題

  如何守好網絡募捐“安全門”?

  近日,一則河南周口太康夫妻疑似利用3歲女兒詐捐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今年4月中旬,有知名網友在網上發文稱,周口太康縣一名2歲女童被確診患有眼部腫瘤后,其家長多次利用孩子直播,並在水滴籌上籌款,卻未給孩子進行正規治療。直到幾位愛心人士登門強烈要求陪同,其母親才帶孩子去做了檢查,但剛檢查完又帶著女童“失蹤”。 一時間,“父母疑似利用子女詐捐”引發多方關注,而當地警方也正在調查。 “是互聯網慈善解除了我們家的困境”

  隨著“互聯網+慈善”的興起,網絡募捐和網絡眾籌更加便捷化、快速化和社會化,微博、微信等互動性較強、參與度較高的社交平台在推廣網絡慈善活動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網絡募捐成本低、傳播快、效率高,讓一些無法支付醫藥費的困難家庭,能夠得到社會的幫助,從而有效緩解“因病致貧”的困境。 民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3家指定互聯網信息募捐平台共為全國200多家公募慈善組織及其合作機構發布募捐信息超過1萬條,總籌款額超過7.5億元。

  “網絡募捐平台是有積極意義的,這點不能否認。”上海一所大學的研究生陳芳介紹說,2016年,她同學高健的父親在外地打工時被砸成重傷,雖然有新農合醫保解決了一部分治療費用,但他家裡仍然拿不出看病的錢。在這種情況下,高健就在一家網絡募捐平台上發布了求助信息。 “編輯文字,輸入基本信息,提交身份証復印件、醫院病歷証明等,接著發布到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社交軟件上,讓大家看到。”高健說,在各方的幫助下,他們在短短一周內共籌得10萬元,解決了父親一大部分的醫療費用,可以說“是互聯網慈善解除了我們家的困境”。 “騙捐”“詐捐”事件透支愛心

  然而,網絡募捐的快速發展與監督管理的相對滯后,以及募捐平台核查能力和約束機制的匱乏,同樣導致一些“騙捐”“詐捐”事件屢見不鮮:2016年1月,“知乎女神”童瑤假扮患病女大學生“ck小小”,騙取15萬余元愛心款,被拆穿后投案自首﹔2017年12月底,“同一天出生的你”眾籌項目火爆,項目鼓勵網友向與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貧困兒童捐款1元,隨后有網友發現,該活動信息混亂,涉嫌詐捐…… “雖然之前也看到不少詐捐的情況,但對網絡求助,大家總是有一種心理:萬一是真的呢?萬一有人真的需要幫助呢?我寧願用不多的錢財,換一個安心。”在北京一家科研機構上班兩年的李博文說,自己如果看到網絡募捐,沒有捐款,心裡就會不好受。 相對於李博文的“道德掙扎”,不少人的愛心已經被網絡上的“騙捐”“詐捐”事件嚴重透支。

  “我身邊有一個人,生病做手術大概需要幾萬元。即使家裡有閑錢,他還是選擇用網絡平台籌款,虛假編造了自己的經濟狀況,我覺得太不道德了。”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白冰說,受此影響,她再也沒有在網絡募捐平台上捐過款。她隻保持原來每年為四川山區兒童捐贈衣物和學習用品的習慣,但從未收到過反饋。 有必要公布善款去哪了 網絡募捐誠信度遭質疑,將網絡慈善監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特別是由於網絡慈善監管不力,導致被救濟的一方容易將錢挪用或私吞,甚至變相“用愛心撈錢”。這不僅讓網絡募捐陷入被質疑的境地,整個社會的慈善信任感也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規范網絡募捐,民政部於去年公布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術規范》《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規范》兩項推薦性行業標准,對募捐主體、平台責任進行了規定。盡管兩項行業標准對網絡募捐相關問題作了明確規定,但現實中仍不時出現一些問題。 “資格審核不清、捐款流向不明,是當前網絡募捐最突出的兩個問題。”河南省學生安全基金會主任張露說,現實中發生的“詐捐”事件,一是募捐信息作假,二是善款未專款專用,這都涉及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的管理。 曾目睹網絡募捐全過程的陳芳也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求助者隻要提供資料,很簡單就可以通過審核,平台動作似乎超乎尋常的快。而且,有些人提交的病歷雖然是真的,但是籌到款項的實際去向審核並不是很嚴格。錢花到哪裡去了,我們不知道。”

  “籌到的錢要提現,平台會收取相應的手續費。”來自湖南長沙的律師章熊認為,平台既然收取了手續費,就應該去實地考察情況是否屬實,保証公眾的風險降到最低,不能隻收手續費卻不負責任。同時,平台應公布必要的費用清單,讓善款“有來有去”。這是捐款人應有的權利,也是求助人和募捐平台應履行的責任。 “面對網絡募捐的亂象叢生,有關部門應該主動出擊:建立健全網絡募捐體制機制,加強對相關網絡平台的監督,當好網絡募捐‘守門員’,讓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救助。”章熊說。(記者 余嘉熙)

(責編:楊曦、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