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資源大省”遭遇“產業小省”困境

三大“痛點”拖累中醫藥產業升級
中藥材“資源大省”遭遇“產業小省”困境
從政策、標准、人才等方面為中醫藥發展“舒經活絡”
中藥材資源大省甘肅近年來以創新驅動中醫藥資源開發,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不過,記者調研發現,人才實力弱、就地轉化能力差、審批管理機制較僵化,阻礙了甘肅省把中醫藥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甘肅省中醫藥產業亟待走出“中藥材資源大省、產業小省、研發弱省”的困局。專家建議,應從政策、標准、人才等多方面為甘肅省中醫藥發展“舒經活絡”,進一步助力產業提質升級。
“小弱散”削弱企業競爭力
盡管坐擁豐富的藥材資源,但甘肅中藥材企業“小弱散”的特征明顯,全省中藥材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
甘肅是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藥材資源豐富。甘肅省工信委數據顯示,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00多萬畝,產量110萬噸,位居全國前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甘肅出產的藥材品質優良,其中當歸、黃芪、黨參、大黃等常用藥材全國馳名。
不過,據甘肅省工信委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中小企業多,大企業少,且分布零散,缺乏年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甘肅省隴藥產業協會會長夏祥介紹,甘肅省較大規模中藥企業一年經營額隻有幾個億,和全國動輒上百億的大藥企無法相提並論。
國內市場份額少已然成為甘肅中藥制造企業的痛點。甘肅省工信委介紹,甘肅大部分企業尚未形成覆蓋全國的市場營銷網絡,中成藥省外市場份額較低,多數產品隻在省內或周邊市場銷售。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裕說:“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甘肅中藥企業不僅在獨家品種的市場佔有率上裹足不前,在營業總收入上也長期處於較低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制造環節薄弱制約了中藥產業鏈提質升級。據統計,目前甘肅省中藥材初級加工量和制藥企業使用量仍然不足藥材總產量的30%,現代中成藥制造能力和精深加工產品開發能力弱。全省共有藥品品種1134個,其中獨家原創品種僅76個,單品種年產值過億元的僅11個。
夏祥說,甘肅省出產的藥材隻有極少量能被本土制藥企業消化,其余均被外省甚至日韓等國的企業收購,然后制成中成藥產品返銷到甘肅,由此多出了幾倍的利潤,這使得甘肅在整個產業鏈中始終集中在低端。
管理模式僵化痼疾待除
盡管甘肅省中醫藥發展開創了新局面,但仍然沒有走出“中藥材資源大省、產業小省、研發弱省”的困局。
記者調研發現,人才實力弱、就地轉化能力差、審批管理機制較僵化,阻礙了甘肅省把中醫藥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
痛點一,拔尖人才捉襟見肘,醫技傳承后繼乏人。多位受訪人士表示,由於經濟欠發達,甘肅省中醫藥企業、醫院、高校都普遍存在人才引進與流失的雙向難題。甘肅中醫藥大學校長李金田介紹,學校整體人才實力偏弱,隻能感情留人,尤其缺少“領頭雁”,遇上重大課題時拔尖人才捉襟見肘。此外,一些獨具甘肅特色的中藥炮制方法、民間偏方等中醫技藝,因為后繼乏人難以傳承,已經瀕臨失傳。
痛點二,就地轉化能力差,豐富資源難盤活。甘肅省委書記林鐸介紹,目前甘肅省中藥企業拿到的藥號數以千計,但因為生產力不足,大多處於“躺在家睡覺”狀態,豐富的藥材資源難以盤活。據介紹,甘肅省大型藥企少,加工量低,大部分藥材仍以原料出售,中藥材初級加工量和制藥企業使用量不足藥材總產量30%。
痛點三,管理模式僵化,審批門檻高。由於套用了西醫藥的標准管理,我國中藥新藥研發審評通過率低,數據顯示甘肅省2015年、2016年獲批中藥新藥數量連續為零。甘肅省中醫院科研處處長羅向霞、定西市扶正藥業董事長席倬霞等人表示,僵化的模式抬高了審批門檻,導致全省對中藥新藥和院內制劑的開發創制越來越少。
多舉措為產業發展“舒經活絡”
甘肅中醫藥資源豐富,且大多分布在貧困地區,中醫藥服務基礎較好,發展中醫藥產業會產生巨大扶貧效應和經濟效益。業內人士呼吁從國家層面入手,為甘肅省中醫藥產業升級發展“舒經活絡”。
一是從國家層面提出方案,鼓勵有實力的中藥研究機構、制藥企業參與產業發展,支持甘肅建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提升研發創新能力。
二是乘“一帶一路”東風開拓海外市場。原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介紹,近幾年甘肅省中醫藥文化、技術走出國門成果豐碩,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出面通過政府間談判,一攬子解決中藥的注冊和進入問題,逐步協調合作國家認可《中國藥典》,讓中藥在國外都能取得合法身份。
三是盡快建立起符合中醫,特別是符合中藥的質量和標准規范,建立科學的規范體系、評價體系。北京海吉星集團董事長楊軍說,一方面要繼續加大中醫藥“走出去”的國際化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有別於西醫西藥的檢測體系標准,逐步杜絕中藥西檢、中藥西用、中藥西化。“要逐步改變現有注冊管理辦法和質量標准制定原則,不能照搬西藥的質量標准制定原則,要從藥材種源、採收季節、炮制規范等來加強監管,突出中藥特點。”他說。
四是加大政策供給側改革力度。甘肅省中醫院科研制劑中心黨支部書記李喜香、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裕等人認為,新藥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必須大膽推進,為中藥創新鬆綁。記者 譚飛 梁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