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百萬醫療險暗藏續保風險 認清“連續投保”與“保証續保”

人民網北京5月11日電(張文婷)作為當前最火熱的健康險產品,百萬醫療險的市場正處於不斷擴容期。一方面源於前景無限的健康險市場﹔另一方面則源於大眾越來越強的保障意識。細數市面上目前帶有“百萬醫療險”字眼的產品就近五十種,眼花繚亂之中,投保者也個個變成了霧裡看花之人,一時難以辨別哪款產品才真正配得上“百萬醫療”這一保障概念。
“爆款”百萬醫療險暗藏續保風險
從市面上銷售的情況看,所謂“百萬醫療險”隻需要花費數百元就可購買到保額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醫療保險產品,被稱作是低門檻、高保額的日常必備醫療險。這類產品價格相較於每年數千元保費的普通醫療險來說十分優惠。很多社保無法報銷的藥品或項目,百萬醫療險均能實現賠付。如果以100萬元保額計算、以30歲有社保的男性消費者為例,投保一份保障時間為一年的百萬醫療險產品僅需300元左右。
那麼,此類“爆款”醫療險真有宣傳的那麼好麼?相關專家提示,由於此類產品多以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險產品,有可能會遇到停售的情況,這樣投保人必須重新選擇產品且還要在經歷一個等待期﹔另外,投保人如若在觀察期間身體出險,在告知保險公司的情況下可能會被拒保或者加費等情況,如果不告知,保險公司也可用未如實告知后果自擔來拒賠。
監管對此也加以警示,此前,天津市保監局曾表示,保險公司在銷售環節應闡明產品屬性。必須向投保人明示產品本質是短期醫療險,保險期間為1年,厘清“連續投保”和“保証續保”的區別,提示不可抗辯條款適用規則﹔必須明示產品存在停售或升級換代等“類停售”風險,可能導致全部或發生過賠付的投保人不能連續投保。
切莫混淆“保証續保”和“連續投保”
為此,投保此類醫療險時合同中需標明“保証續保”尤為關鍵。但部分商家卻以“連續投保”來混淆視聽。人保健康險產品開發部市場研究處處長辛丹對記者解釋了“連續投保”與“保証續保”的區別。“‘保証續保’是指,在前一保險期滿前,投保人提出續保申請,保險公司必須按照原條款和約定費率繼續承保。這就意味著保險公司不能將已經理賠過的病症列為既往症來除外責任,同時不能夠調整產品費率,投保人還可按原保險費率來續保。”
而看起來意思相近的“連續投保”則不然,保險公司可在條款上將已經發生理賠過的病症列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單年度成為除外責任﹔且費率也較上年會有動態調整。如果賠付率較高,產品還面臨著停售的可能,投保者也可能出現保障中斷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售出的百萬醫療險大多為1年期的短期健康險,根據《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短期健康保險是指,保險期間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証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也就是說,法律層面上百萬醫療險這類短期健康險就沒有“保証續保”的基礎。
“基於目前大眾的需求痛點和市場現狀,人保健康開發了6年保証續保的互聯網長期醫療險產品,在支付寶上推出了好醫保·長期醫療保險,明確規定投保人首次投保本保險,自合同生效日起每6年為一個保証續保期間,保証續保期間內,被保險人保費不調價、不因健康狀況或理賠狀況被拒絕續保,從根本上保障被保險人的長期利益。同時,條款還明確說明,若因不可控因素導致本保險統一執行停售,投保人可以以續保方式(沒有等待期且無需重新填寫健康告知)投保本公司其他醫療保險產品。”辛丹舉例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