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海上有朵雲,辛勤播藝風(逐夢路上·民族品牌強國路③)

——百年朵雲軒的拓進之路

顧林凡
2018年05月13日09: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華老字號是民族的品牌。民族品牌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民族凝聚力和國際地位的集中體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必須走“品牌強國”道路。作為中華老字號的朵雲軒,其創業和發展與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及其20世紀百年文化積澱密不可分。上海獨有的包容、融合及創新特質,孕育出獨特的人文氛圍和精神風貌,成為朵雲軒百年拓進之路上的有力支柱。4月2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推進大會,提出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皆與朵雲軒息息相關。朵雲軒不僅僅是一家店,更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殿堂”。在這裡,我們以文化為本弘揚海派藝術,以赤忱匠心演繹中國故事,以破釜之力開拓轉型發展。 

  百年風雲 文化先行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上海的河南路旁新開了一家箋扇商號——朵雲軒,初營蘇杭雅扇、詩箋信紙、文房四寶、書畫裝裱等,后又發展出木版水印、書畫中介等業務。當時那一帶筆墨箋扇庄雲集,朵雲軒不過是其中一家,但憑借優質的產品和誠信服務,朵雲軒很快躋身滬上主流藝術圈:張大千初來上海,朵雲軒介紹他投名家曾熙門下﹔沈尹默不為人知時,朵雲軒慧眼識才,大力推介,助其聲名鵲起﹔章太炎喜用“朵雲軒屬雲”宣紙畫箋潑墨揮毫﹔吳昌碩的入室弟子趙子雲曾專為朵雲軒設計過一套仿古硯信箋……鼎盛之時,朵雲軒代理書畫家達數百人,“書畫之家”“江南藝苑”的美名不脛而走。上世紀80年代,朵雲軒已成為上海藝術品行業有口皆碑的文化品牌,“門通九陌藝振千秋朵頤古今至味,筆有三長天成四美雲集中外華章”正是朵雲軒的寫照。“買紙筆,到朵雲”,在一代代上海人中口耳相傳。

  朵雲軒在發展過程中,還挖掘和培養了一批頗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一代名師竹刻大家沈覺初當初在一家煤球店記賬,被發現后調到朵雲軒﹔書法篆刻家高式熊當時在一家工廠當翻砂工,年逾58歲,朵雲軒照樣招他進來,不計較隻做兩年退休,要發他一輩子退休金﹔書法家劉小晴中專學歷,在一家醫院工作,但書法和學術兩方面功力了得,也被調進朵雲軒工作……以人為本、文化先行的用人理念,在一代代朵雲人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記。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首任總經理祝君波曾回憶道:“回想我們70年代進入朵雲軒的那一代人,有近百人之多,因‘文革’大多沒上大學,但上了朵雲軒這所學校,學到了一些真功夫,懂得了如何為藝、做人,回想起來,受益匪淺。”

  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春潮初涌,朵雲軒再次書寫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1993年,上海朵雲軒藝術品拍賣公司宣告成立,由謝稚柳登台敲響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第一槌,開啟中國藝術品市場20年高歌猛進的歷史進程。而后,歷經集團化發展和體制機制改革,如今的朵雲軒已率先進軍多個藝術品新興業務,形成涵蓋拍賣、門店銷售、古玩、藝術經紀、電子商務、藝術教育及木版水印制作經營的藝術品產業鏈,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領跑者。

  工匠精神 薪火相傳

  “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張愛玲名篇《金鎖記》中的這句話,讓許多人對朵雲軒的木版水印產生濃厚興趣。

  從創立之日起,朵雲軒就傳承了源於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和木刻版畫藝術的木版水印技藝。百余年來,朵雲軒已經將木版水印技藝發展成為一門綜合繪畫、雕刻和印刷的再創造藝術,以簡單的工具、復雜的技藝,通過“勾描”“雕版”和“水印”三道純手工工藝程序,將中國書畫作品的筆情墨韻原汁原味再現出來,達到“亂真”的效果。1989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世界權威藝術書展——國際書籍藝術博覽會上,朵雲軒印制的《十竹齋書畫譜》獲得唯一最高獎——國家大獎,為祖國贏得榮譽。10年后其印制的《洛神賦圖》被公認為是代表當今中國木版水印藝術最高水准的標志性作品。今天,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朵雲軒木版水印技藝,在中國書畫復制、古籍善本再造、傳統水印箋紙制作,以及水印版畫語言的實踐與探索等方面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朵雲軒木版水印頻頻受邀前往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展覽、展演、講座等文化交流活動,不僅有效推廣了非遺項目,提升了朵雲軒品牌的海外影響力,更大力傳播和弘揚中國工匠精神,特別是2018年2月受法國巴黎十三區政府之邀赴法交流展演,走進市政廳,驚艷巴黎文化界,受到中法媒體高度關注,並與盧浮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重量級文化機構進行了深入的互動交流,為長久交流合作打下良好基礎。在國內,朵雲軒木版水印成為眾多重要文化展會活動的“保留節目”。

  轉型創新 風生水起

  朵雲軒每年舉辦書畫、篆刻、古玩等藝術展覽60余場,年參觀人數近20萬人次。南京東路的朵雲軒門店,是一個烙在上海人心中的文化符號,更是朵雲軒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窗口。2015年朵雲軒把分店開到了馬來西亞,既有力傳播和弘揚了中華文化,密切了兩國藝術人文交流,也極大滿足了當地華人對於中華文化藝術的需求,產生良好反響。同年,百年老字號“朵雲軒”又在徐匯濱江地區“新生”,打造國內首個藝術品消費一站式服務的Shopping Mall“朵雲軒藝術中心”,為百年朵雲軒未來轉型發展構筑全新的廣闊平台。

  自2015年運營以來,朵雲軒藝術中心先后舉辦10余次大展,其中朵雲軒主辦、承辦的全國首屆青瓷系大展、江南百工——首屆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引起廣泛關注。作為長三角地區首個綜合性非遺大展,首屆江南百工大展憑借創新的藝術化展陳方式、精彩豐富的非遺項目、時尚新穎的非遺衍生品和精心策劃的互動性非遺體驗活動,廣受關注。文化部非遺司帶隊專程來滬觀摩,給予高度評價,並向全國推廣經驗。展會完成銷售上百萬元,更標志著朵雲軒跨界進入全新的藝術博覽業。2018年第二屆江南百工——“千年技憶·今世風華”非遺大展,以傳統非遺與現代時尚高度融合的風格,迅速成為滬上熱門展覽,刷新了朵雲軒自主運營售票的最高紀錄。2015年8月開業的朵雲軒杜比全景聲影城持續火熱,連續兩年成功入選上海國際電影節指定展映影院,入圍首屆“中國創新好影城百家榜”,榮獲院線2016年度最佳營銷團隊稱號,以單座產出第一的地位榮獲世紀環球院線2017年最佳營銷策劃獎,並成功入選上海市四星級影院(首批),成為朵雲軒產業鏈上的一支生力軍。 

  1985年朵雲軒慶祝建店85周年時,畫家程十發寫了一首詩道賀:“海上有朵雲,辛勤播藝風。廣傳民族美,已近百年功。”一晃朵雲軒已走過118個年頭了,程先生也已作古,但他對朵雲軒的嘉勉,一直是朵雲人不斷為塑造上海文化品牌、傳承城市文脈、弘揚城市精神、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砥礪奮進的不懈動力。

  (作者為上海朵雲軒(集團)總經理) 

  題圖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3日 12 版)
(責編:李楠樺、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