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高學歷者就業如何面對預期落差?

2018年05月18日08:14 | 來源:工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學歷者就業如何面對預期落差?

  高學歷者就業如何面對預期落差?

  業內專家表示,對用人單位來說,有價值的並不僅僅是學歷,而是求職者能幫助單位解決多少問題,創造多少價值

  數據來源:梧桐果《2018屆畢業生求職就業調查》 制圖 肖婕妤

  “找工作這麼難,還是繼續讀研吧。”“既然收入不理想,不如再念個博士。”臨近畢業季,記者發現,這樣的“畢業宣言”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本科生、研究生的口中。

  各類薪資調查顯示,當下,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初入職場的薪資額度,並未如求職者預期的那樣理想。記者調查發現,“學歷高、實踐差”逐漸成為一些企業的HR招聘時的“有色眼鏡”,這也成為高學歷者難以獲得預期收入的一個原因。那麼,在求職市場上,是否存在“學歷倒挂”呢?

  文科生“最受傷”?

  “過去社會上有人歧視女博士,叫我們‘第三類人’,可起碼找工作不難。但是現在我博士后都不敢出站,就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剛過30的陳潔(化名)說。曾經的她一心為了做學術、搞科研而不斷升學進修,然而直到博士后出站的時間已到,她曾為之努力的學術成果卻並未能幫助她回歸到高校的教學崗位或相關科研機構。

  經過記者了解后發現,陳潔的情況似乎代表了一些文科高學歷者的狀況。身為北京土著,家庭相對富裕、求學階段正好與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時期同步,因此,從小喜歡文藝的陳潔自本科起就專注於文藝美學的研究,本來一路順風順水地讀到博士,畢業后又在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后站深造,但在“學無可學”的求學階段結束后,她卻發現找到一份“對口工作”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與陳潔相似的是,如今,即使是北大、清華的文科博士,如果想留在北京的高校任教,也幾乎難以想象。“每年學校裡人文學科的留人名額也就一兩個而已,我們還會優先考慮在海外取得博士學歷的歸國人才,因此,本校的博士畢業生想要留校並不容易。”

  經過對一些高校人事部門咨詢,記者發現,當下,北京、上海的高校文科教學崗位基本飽和,相比之下,廣州、深圳或南方一些其他城市,逐漸成為京滬文科博士“回歸高校”的首選。

  “本來一直讀書就是想找個能留在北京高校教課、搞研究的工作,現在如果讓我去做行政工作,從年齡到專業,我都沒有優勢。經常有人批評我們眼高手低,我也承認,實踐類的工作我的確做起來不那麼順手,可是,我的學歷背景就屬於理論類,從來也沒有接受過實踐訓練啊。”對於社會上的一些指責,陳潔既無奈又感到困惑。

  打破“唯收入論”怪圈

  “從美國回來以后,我在化工行業找到了一份高級研發工程師的工作,年收入30萬,但我感覺職位和我學的東西沒有太大相關性,自身價值無法實現,所以還是辭職了。”對於博士方向是材料化學的羅嚴來說,生活舒適的成都可謂一時之選,不過,羅嚴仍然選擇轉入了高校的科研崗位。

  “與文科崗位不同的是,高校產學結合做科研,收入比在企業裡還會高,而且學校還會給我安家費。此外,高校自由,海歸博士評為副教授后,社會地位也比較高。”對於辭職的理由,羅嚴這樣對記者解釋。

  據記者了解,與文科高學歷者擔心自己能否找到工作的煩惱相比,理工科博士天然的技能優勢雖然可以大體解決“生存問題”,但在企業中,很多本科、甚至本科以下的業界人才薪酬高過初入職場的高學歷者,也會讓后者產生“學歷倒挂”的感覺。

  “其實,因為技術工種的崗位需求完全對口,所以薪酬和學歷高度還是比較匹配的。對於企業來說,工作能力是需要靠過去的經歷去証明的,如果高學歷者想在薪酬方面有所突破,初次應聘就直接跳到行業高階收入水平,那不太現實。”企業資深HR景瑜對記者表示,求職者往往容易陷入“唯收入論”的怪圈而盲目攀比,“由於機會相對較多,很多理工科博士選擇了創業或者是進高校,將進入企業視為不理想的起步階段。但他們可能忽略的是,企業的經歷能夠讓他們更好地在起步階段熟悉市場和業務、具備基礎的協作能力並獲得更多團隊資源,而學歷不如他們高的同事可能正是靠自己的業績積累才拿到了高於他們的薪酬。”

  職業規劃或可成為破局之道

  “學歷與收入是否倒挂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偽命題。”對於部分高學歷者對求職及收入的疑問,向陽生涯規劃創始人、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對《工人日報》記者提出了獨特的見解。

  “教育投入的最終目的是為工作服務,如果追求高學歷的過程中沒有伴隨著對職場目標的動態調試,沒有遵從職場的基本規律,入職后,產生出學歷倒挂的見解,就不足為奇了。”洪向陽說,對用人單位來說,有價值的並不僅僅是學歷、學位,而是求職者能幫助單位解決多少問題,創造多少價值。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職場人必須意識到,雇佣關系的本質就是商業價值的交換,唯學歷時代已經過去。”洪向陽指出,有部分學生以求學的方式逃避就業,期待高學歷能輕鬆換來高薪,在求學的期間不重視實踐經歷,都有可能影響進入職場后的個人發展。

  “在供需關系中,二三線城市仍然對京滬的人文社科類青年學者有剛需,這就証明文科高學歷者並非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而在理工科領域,博士也好、博士后也罷,他們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能力在哪個平台能快速轉化為直接的商業價值,則是關鍵。”洪向陽說,“厘清學習目的,不為學而學,根據自己的專長、志趣及價值取向綜合比對,做好職業規劃,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走彎路。”洪向陽建議,不要在初入職場時計較“一地一城”的得失,而應放眼長遠發展。“高學歷者應該相信自己的后發優勢。”洪向陽強調。(記者 劉洋)

(責編:楊曦、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