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綠色、低耗是鋰雲母提鋰技術的發展方向

人民網北京6月6日電 (記者李彤)隨著環境保護壓力的日益增大,綠色、低耗扣住了鋰雲母提鋰技術的命門。日前,在“鋰雲母全組分利用綠色工藝及關鍵技術”活動上,南昌大學教授邱祖民介紹說,隨著新技術“綠色”屬性的不斷增強,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撐。
鋰被譽為“工業味精”和“能源金屬”,被廣泛用於電池、電子、化工等領域。碳酸鋰,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作為鋰電新能源發展重要基礎原料,是生產二次鋰鹽和金屬鋰制品的基礎材料,因而成為了鋰行業中應用最大的產品,其他鋰產品基本上都是碳酸鋰的下游產品。
邱祖民介紹說,傳統以鋰雲母為原料提鋰的工藝主要有食鹽壓煮法、鹼壓煮法和硫酸法等,這些工藝不僅大量消耗鋰雲母,而且在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渣。生產每噸碳酸鋰產生廢渣約 40 噸以上,這些“廢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與氧化鋁的混合物及大量的石膏以及少量的氧化硅等。不僅環保處理量相當大,且鋰的回收率低,提取反應條件苛刻、易造成設備嚴重腐蝕。
“一方面大幅增加生產成本、制約了規模化生產的可能,另一方面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且由於反應不完全,鋰雲母中的有價金屬的浸出率不高,原材料利用率低,工藝附加值低。”他說。
針對新技術進展,邱祖民說,通過鋰雲母酸化反應和二氧化硅混合物鹼化反應,低溫析礬以及氫氧化鈣除雜等步驟,提取鋰雲母中的全組分並制得產品。其核心技術是交叉耦合反應,精准調控是工藝的關鍵,在物料自循環、硅渣綜合利用、負壓鹼液吸收、高效復合萃等工藝上進行了創新。
單談技術創新,缺乏市場應用無法帶來商業價值。對於新技術的市場實踐,江西浩海鋰能科技公司董事長葛亮明表示,傳統工藝成本在9萬元/噸,新工藝技術成本在11萬元/噸。但在后續廢渣處理環節,傳統工藝提取一噸產生廢渣量太大,在環保標准日益嚴格的背景下成本壓力很大,已經很難掙到錢了。
“通過做大產業規模、尋找礦山與金融合作伙伴,新技術的推廣有利於傳統產業升級,改變目前企業小、散、亂的現狀,帶來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葛亮明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