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風口漸近 民營企業“掘金”太空

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商業火箭“重慶兩江之星”不久前在內蒙古西部某基地成功發射,成為我國又一枚由民營資本主導、以市場化模式運作並成功發射的商業火箭。此前,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雙曲線一號S”商用火箭在4月完成首秀。
我國商業航天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截至目前,我國涉足商業航天領域的民營企業已超過60家,數千億元級的產業已臨近“風口”,將與“國家隊”形成差異化競爭,成為我國航天領域的有力補充。與此同時,我國民營企業要實現“掘金”太空的目標,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發射資源緊張、產業鏈銜接困難等難題也亟待破解。
起步較晚但勢頭足
5月17日7時,由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商業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內蒙古西部某基地成功發射。
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舒暢介紹,“重慶兩江之星”本次飛行載荷的客戶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重慶兩江之星”實現了長時間的臨近空間有控飛行,獲取了大量真實飛行環境數據,全面完成客戶要求。此外,飛行試驗還進行了“減阻杆”“低成本能源”“箭上無線通訊”等創新技術的研究,為簡化火箭系統設計、降低研制成本奠定了基礎。
實際上,縱觀世界,“重慶兩江之星”並非個例,今年2月和5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制的目前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大的“獵鷹”重型火箭成功進行兩次發射,引發全球關注。我國商業航天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尤其進入2018年以來,我國商業航天領域捷報頻傳。
——2月2日,我國首顆私人衛星“風馬牛一號”搭乘長征二號丁火箭進入太空﹔
——4月5日,民營企業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雙曲線一號S”商用火箭完成首秀﹔
——4月26日,商業衛星“珠海一號”02組衛星搭乘長征十一號火箭進入預定軌道……
長期以來,我國航天領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國家隊”主導。但自2014年起,國務院先后發布《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讓民營資本進入商業航天領域成為可能,粗略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超過60家民營企業涉足商業航天領域。
與此同時,瞄准商業航天的巨大市場,“國家隊”也開始布局。例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和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於2016年共同出資成立了我國首家商業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2017年初,該公司“快舟一號甲”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完成首次商業航天發射服務,其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的運載火箭總裝總調中心將於明年上半年投產並形成年產2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
千億級產業“風口”漸近
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商業航天將與“國家隊”和國外重型商業火箭形成差異化競爭,成為我國航天領域的有力補充,數千億級產業“風口”已經臨近。
據介紹,火箭是航天產業鏈條的核心交叉點,縱向連接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發射、衛星運營、衛星應用、地面基站,橫向關聯空間站運輸和裝備等領域。目前,全球航天產業年產值約3500億美元,其中火箭的產值隻佔50億美元左右,但火箭、衛星、衛星應用的產值比例約為1:4:20,火箭制造在這條產業鏈上的價值可見一斑。
“我國商業航天市場將在2020年達到8000億元左右,對數量仍有限的商業航天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舒暢說,“我們的目標市場是微小衛星商業發射,即重量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衛星系統,與‘國家隊’和國外重型商業火箭形成差異化競爭,將大有可為。”
據舒暢介紹,“重慶兩江之星”是零壹空間自主研制的OS-X系列火箭的首飛火箭。該火箭長約9米,總重7200千克,全程大氣層內飛行,最大高度約38.742千米,最大速度超過5.7倍音速,飛行時間約5分鐘,飛行距離273千米。該火箭能靈活配置燃氣舵、空氣舵、姿控動力等多種控制機構,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
據悉,零壹空間旗下擁有OS-X和OS-M系列火箭:OS-X系列火箭是為航空航天技術驗証打造的專用飛行試驗平台,客戶集中在中航工業集團、中科院和一些高校﹔OS-M系列火箭則專注於微小衛星精准迅捷組網發射,可為客戶提供快速、低成本服務,其首型火箭計劃將於今年底前后首飛。
“目前,零壹空間的OS-X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19年,已簽訂訂單的客戶主要集中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科院、高校等﹔OS-M系列火箭訂單已排至2020年,客戶有商業衛星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等。”舒暢說,到2020年,零壹空間預計將實現年產20發以上OS-X系列火箭和30發以上OS-M系列火箭的能力。
與零壹空間一樣,星際榮耀、藍箭航天等民營航天企業也明確提出,將目標市場鎖定在微小衛星發射市場,憑借高效率、低成本優勢爭取國內外客戶。
當前,軍民融合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廣闊前景,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例如,零壹空間已經累計獲得了三輪、總金額接近5億元的融資,藍箭航天也已累計獲得各類投資數億元,航天科工火箭技術公司也吸收了10多億元的社會投資。
民企“掘金”太空需邁過四道坎
不過,我國民營企業要實現“掘金”太空的目標,也面臨著技術授權難、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發射資源緊張、產業鏈銜接困難等亟待破解的難題。
一是民營航天企業難以獲取“國家隊”的技術授權應用。美國民營航天企業SpaceX從美國航天局低價獲取成熟技術,而我國民營航天企業難以獲取“國家隊”的技術授權應用,火箭技術研發依然任重道遠。空氣動力學家、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說,SpaceX近期已宣布將嘗試回收難度更高的第二級火箭,而當前中國民營火箭企業尚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衛星發射能力。
二是商業航天領域缺乏相關政策法規。據悉,商業火箭涉及火箭研制、發射實施、地面監控、殘骸回收和隕落保障等諸多環節,如何確保發射軌道安全、誰來做安全性評估、誰來監測飛行距離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規范和管理。舒暢等企業負責人建議,應從國家層面制定商業航天法規政策,明確商業航天在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定專門機構對商業航天活動進行監管,使得商業航天能夠安全、有效地服務國家各行業發展。
三是現有發射場難以滿足商業航天發射需求。今年“國家隊”發射任務約40次,現有的西昌、酒泉、太原、文昌四大發射基地接近滿負荷運轉,商業航天發射場建設亟須規劃建設。多名企業負責人建議,建設一批沿海發射場,形成沿海與內陸相結合、軍用與民用相結合、高緯度與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范圍相結合的集常態發射、快速響應發射於一體的新型發射場體系格局。在建設投入上可以通過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的形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的投資優勢,快速實現建設目標。
四是產業鏈銜接尚存難題。企業負責人和業內專家表示,商業航天是系統性工程,火箭的商業化、衛星的商業化、運管的商業化等都需要同步演進,但當前不同領域的發展程度差異較大,各環節之間的銜接存在障礙,有待國家出台政策,實現各相關領域的統籌協調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