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個稅起征點提高 中上收入階層獲益最大

個稅法第七次大修,別隻看起征點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 甘犁
責編:姚冬琴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25期)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6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個稅法第七次大修最值得關注的點在哪裡?
專項抵扣意義深遠
雖然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增長到5000元后,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百姓(76.600, -1.39, -1.78%)的稅收負擔,但是,本次修改(草案)最突出和最重要的亮點為,首次增加了專項抵扣,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民生相關的專項抵扣。
按照現行個稅征收辦法,收入相同的納稅個人納稅金額一樣。但現實情況是,一個人月收入8000元,如果他是單身漢,那生活質量應該不錯﹔但如果他是一個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特別是還要養育小孩、償還房貸甚至支付老人醫藥費等,那他的生活一定比單身漢艱難許多。從這個意義上講,專項抵扣機制進一步體現了公平理念,有針對性地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比單純提高個稅起征點更加凸顯了公平性,從結構上緩解了中低收入群體的負擔,
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專項抵扣機制的建立為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使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更能夠發揮引導和統籌作用。比如政府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旗幟鮮明地鼓勵生育、鼓勵人力資本投資,也可以降低特定人群的生活負擔,引導社會更加公平健康地發展。相信專項抵扣機制的建立,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然而,專項抵扣機制的實施需要雙向申報機制的建立和抵扣金額的合理設置。任何一筆交易都是雙向的,既有“來源”又有“去處”。專項抵扣的實施要求個人向稅務部門申報教育支出、房貸利息或房租信息的同時,幼兒園、學校、銀行或房東等相關機構或個人也須申報相應信息,以保証信息的真實性。雙向申報機制一旦建立起來,我國個稅征管系統的完善也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專項抵扣還需要將定額抵扣與抵扣金額設上限兩種方式相結合。通常邊際稅率高的高收入家庭實際消費能力也高,如富裕家庭子女幼兒園的學費支出可能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好幾倍。為此,針對幼兒園學費的專項抵扣,建議同一地區設立同一定額標准,杜絕那些可以支付“天價幼兒園”的消費群體最后“多花多得”的怪象出現。而房貸利息、房租和大病醫療等其他專項抵扣,則可通過設置抵扣金額上限的方式來做相應規范。
目前,專項抵扣機制的具體實施辦法還未公布。建議統一由稅務部門來執行,而不是由個稅代繳單位來操作,即納稅人向稅務部門直接提交專項抵扣申報,稅務部門通過核實信息將抵扣金額返還到納稅人個人賬戶,這樣可以增進稅務部門與老百姓的溝通和交流。讓稅收不僅僅是“收”,還有“退”,增加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拉近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距離,增加納稅人納稅積極性。類似的制度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實施已久,在目前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這項工作是可操作的。
起征點提高,中等及中上收入階層獲益最大
根據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扣除“五險一金”后的收入分布推算,個稅起征點和稅率結構調整后,各收入群體均會受益,但相對來說,月收入在8000∼40000元的這部分群體受益最大。一方面,該群體繳納個稅的平均稅率大幅下降(見表1)﹔另一方面,該群體的稅后月收入也有較大增長(見圖1)。
月收入在8000∼14000元的這部分群體,在起征點提升至5000元時,對應的平均稅率由現在的7.8%下降為3.1%,對應的收入增長率為5.1%﹔月收入在14000∼40000元的這部分群體,在起征點提升至5000元時,對應的平均稅率由現在的15.9%下降為9.8%,對應的收入增長率為7.3%。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個稅調整,同時也大幅降低了中低收入群體的應納稅額,使收入較高群體承擔了應有的納稅額。起征點調整后,月收入在14000元以下的這部分群體的應納稅額有較大幅度下降﹔而月收入在14000元以上的群體,應納稅額佔工薪個稅(注:個人所得稅征稅內容除工資、薪金所得以外,還包括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偶然所得等)總額的佔比都在上升。
個稅起征點提升至5000元以后,納稅金額和納稅人口雖有減少,但只是暫時現象。2011年個稅起征點曾經從2000元大幅度提高至3500元,納稅總額從3899億元下降至2012年的3591億元,但很快在2013年就已經達到4096億元,超過2011年水平。同樣的,如果這一輪個稅起征點提高,稅收減少也將是暫時的。根據測算,起征點提升至5000元后,2020年納稅總額即恢復到當前水平,納稅人口也將在2021年恢復至當前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