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偶像經濟能走多遠?看重“快錢”卻忽視長期養成

6月23日,網絡綜藝《創造101》迎來總決賽,通過網友投票點贊,最終點贊數最高的11名女生組成了偶像團體出道,前11名的點贊數總和超過了13億次。除了這個女子偶像團體選拔綜藝節目,男子偶像團體選拔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也受到關注。
這兩款選秀類的綜藝節目,與過去成功的同類綜藝節目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它們都是基於網絡平台傳播的,由網絡視頻平台主辦主播,並通過網絡渠道點贊投票。而在過去,同類節目是由電視台制作並播出的,投票渠道從電話、短信到網絡不一而足。
就在《創造101》總決賽之前,微博與艾瑞咨詢聯合發布了《2018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5月,中國網紅粉絲總數達5.88億人,同比增長25%﹔粉絲中,53.9%的年齡集中在25歲以下。
借助網絡平台,通過某個事件或某個行為而走紅,已經成為許多新藝人出道和積攢人氣的重要路徑之一。而偶像團體,一旦成名,收益也不菲。就在上個月,日本當紅女子偶像組合AKB48發型了第52張單曲,首周銷量166萬張,至此,AKB48唱片總銷量超過了5500萬張。而這第52張單曲中,也有即將到來的第十次投票選拔的投票券,團體成員的得票數將關乎未來站位,這也就促使了粉絲大量購買唱片。
在偶像界,“偶像+粉絲投票”是個經久不衰的推介方式,如果再配上網絡平台,爆發力和影響力可想而知。但是,“網絡+偶像+粉絲投票”的網絡偶像經濟模式,究竟能走多遠呢?
一組不可回避的數字是,截至6月23日24時,《創造101》累計播放量突破47.3億,同時,《偶像練習生》的累計播放量也已經超過30億次。不可否認的是,由網絡視頻平台自制並推介的綜藝節目,為平台本身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以及相應的廣告及會員費收入。事實上,這樣的模式,與10年前電視台的各類選秀節目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只是平台變了,依然是憑借龐大的收看人群贏得廣告,以及衍生付費項目。
也就是說,網絡偶像贏利的關鍵在於平台,而不是偶像團體本身,平台是團隊的創造者、策劃者,也是收益者。這與AKB48先扎根小劇場,團體本身有了影響力后再上電視截然不同,對於AKB48而言,電視台只是合作方而已,核心競爭力還在於自身。
網絡平台推出偶像團體,是為了增加自身流量,最終增加廣告、會員費等收益。那麼,如果平台想要獲得持續性的流量,就勢必要不斷推新。不管這樣的推新,是推出新的偶像,還是在已有的偶像團體裡進行新舊人員更替。網絡平台如此,電視台亦然。當然,這樣的推新,看重“快錢”卻忽視偶像團隊的長期養成,最終會沖淡受眾對原有偶像的關注度。
10多年前那些獲得高票的電視台選秀選手,如今有多少還活躍在舞台上?更關鍵的是,這樣的“推新”進行過幾次后,受眾很容易審美疲勞,這也是當年火爆一時的電視台選秀節目,如今大多銷聲匿跡的原因之一。
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網絡當然可以成為偶像推介的重要渠道,甚至是偶像組合成功絕對不可忽視的渠道。但真正決定偶像組合最終成敗的,並非傳播渠道,而是相關文化經紀公司從曲目創作、節目制作到運營水平等多方面綜合實力,並且賦予偶像團隊相應的文化特色,而非簡單模仿外國已有節目和團隊,這就需要長期制作和推介。而在這方面,我們一直不敵歐美和日韓同行。這也就是為何選秀節目搞了多少年,高票者也不少,但隻見中國粉絲后援會為歐美和日韓偶像團體一擲千金,甚至還有為海外偶像“代辦投票”的生意,卻不見有外國粉絲為中國偶像消費。
網絡偶像團隊能走多遠,不取決於能一時紅到什麼程度,而取決於能否久久為功。(趙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產業觀察:“618”平台促銷常態化 消費者購物日趨理性
- 預售訂金(定金)和尾款、直播、全場滿贈和滿送、跨店津貼、購物返券、滿減打折……今年“618”期間,各平台推出系列優惠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然而,此次年中大促,似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們已經沒有了當年一遍又一遍算優惠,然后定表開搶的熱情,而是選擇了“躺平式”參與。…
- 証監會發布《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等五項金融行業標准
- 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王震)據証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証監會發布《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1部分:公告分類及分類標准框架》《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2部分:定期報告》《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 第3部分:臨時報告》《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五項金融行業標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証監會介紹,《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編碼》標准的實施,通過為証券期貨業結算參與機構分配統一的編碼,可有效降低編碼轉換和適配工作成本,便於機構間以及結算參與機構內部進行數據查詢、統計、分析、挖掘以及數據共享等工作,進一步促進行業數據標准化,支持行業數據治理工作﹔《挂牌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行業系列標准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實現証券業內、挂牌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証券信息服務業規范、有序地發展﹔《証券期貨業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指引》的制定,從測試流程、測試方法和測試內容等方面規范了大數據平台性能測試,有效指導各証券期貨業機構開展性能測試工作,提升測試能力,提高測試效率,並基於測試結果客觀評估大數據平台產品性能。…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