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上演“青春與審計”的對話

張雨生 康潤亞
2018年07月26日08:10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上演“青春與審計”的對話

   這幾天,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來了一群年輕人。幸運的8名大學生記者,經過審計宣傳中心與中國青年報社的聯合選拔,走進審計署京津冀特派辦,和這裡的青年審計人發起了一場主題為“青春與審計的美麗邂逅”的對話。

   成立於1983年的審計署,是一個剛過而立之年的“青年”。其中,京津冀特派辦的年輕人比例超過1/3,大部分是碩士以上學歷。在這裡工作了26年的副特派員李偉光感慨,過去紙筆時代的審計工作,主要靠經驗。而今天,快速發展的中國在信息時代“跑步前進”,越來越需要年輕的智慧,來接住時代拋來的一個個新課題。

   (圖為何旭在講述自己的審計經歷 攝/安徽外國語學院 張雨生)

   何旭:要“好學、勤學、善學”

   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的90后審計人何旭,憑借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了京津冀特派辦企業審計一處。專業對口、技能扎實,他覺得自己成竹在胸,打算在工作崗位上大顯身手。

   然而第一個項目就讓他“抓了瞎”。那是一個國土資源審計項目,接觸以后他才發現,原來有那麼多書本裡、課堂上根本沒見過的新名詞、新技術,更重要的是,還必須讓相關各個領域的法規政策爛熟於心。何旭的體會是,要想當好一個審計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學、勤學、善學”。他利用自己所有的空余時間,查閱大量資料,如飢似渴地惡補知識,就是為了快速提升自身能力,“對每一個項目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此后,他又陸續參與了扶貧審計、企業審計等多種類型的審計項目。他體會到,隨著隨著審計工作的發展,審計關注的范疇更加寬廣,應發揮出年輕人善於學習的特點,“不斷學習各個領域的政策規范和專業知識,永遠保持學習欲望。”

   (圖為單鑫在講述自己的審計經歷 攝/安徽外國語學院 張雨生)

   單鑫:盯住醫保基金運行安全,守護百姓的“保命錢”

   眼下正在熱播的《我不是藥神》引起社會對高價自費藥和醫保基金的重點關注。看完電影,京津冀特派辦社會保障審計處的單鑫滿腦子琢磨的都是如何更好的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保障基金安全,為百姓看病就醫守住底線。

   作為在特派辦工作了僅4年的新兵,單鑫兩次擔任醫保基金審計項目主審。她和同事們一起查出過一些醫療、社保領域的違法違規問題線索,把流入“壞人”口袋裡的“保命錢”掏出來。在她看來,一次次的審計工作,將會聚沙成塔地讓醫保基金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慢慢達到減輕百姓看病吃藥負擔的終極目標。

   (圖為李青在講述自己的審計經歷 攝/安徽外國語學院 張雨生)

   李青:審計是一個讓人良心安穩的職業

   今年已經是李青在京津冀特派辦工作的第七個年頭,作為一名審計人,她每年大部分時間在四處奔忙。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逐一核實政策落實情況,是她的家常便飯。

   “我們會走進農戶家裡,到廚房去擰一下沼氣灶看是不是真的可以打開﹔我們也會挖開鄉村公路的路基去檢查水泥層厚度是不是達到了標准。”在李青看來,政策跟蹤審計不僅是一項關乎政令是否暢通,還是一項龐大的民生工作,和人民群眾的福祉息息相關。

   奔走在審計一線,也讓年輕的她對這個國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的審計工作不是簡單的是與非問題。”表面上看到的問題往往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通過跟蹤追查,往往會發現更多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圖為朱鵬程在講述·自己的審計經歷 攝/安徽外國語學院 張雨生)

   朱鵬程:關注為農民工討薪

   聽著胡澤君審計長受國務院委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做的審計工作報告,朱鵬程激動地在裡面找到了自己與小伙伴們在審計中共同查出的問題。

   2017年,朱鵬程和同事關注了拖欠了農民工工資問題。通過大家的辛勤努力,切實維護了建設者的切身利益,這是朱鵬程感到最幸福的時刻,“回應社會關切,關注民生福祉,為老百姓謀福利真的是審計工作最幸福的事”。

   交流中,大學生們從青年審計人的故事中,更多地是感受到了年輕審計人群體的情懷和力量。在南開大學的張晉川看來,帶著這種情懷,審計人日以繼夜致力於管好國家的錢袋子,給人民謀福利,“這是每一個審計人的日常工作,也是平凡審計人的不平凡。”

(責編:楊曦、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