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推動簡政放權政策措施落地 審計人在行動

鄺木子 李俏靜
2018年07月26日08:10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簡政放權政策措施落地,審計人在行動

   在參加大學生記者走進審計一線暑期活動之前,我們都以為審計就是查賬的,沒想到第一天在廣東省審計廳採訪時,接觸到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的話題,就顛覆了我們此前的認識。據廣東省審計廳同志介紹,國家力推的簡政放權等政策是否落地,就是審計人關注的重點之一。

  高校媒體記者走進審計一線廣東站

   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近3年來,廣東省各級審計機關每年都要投入近3000人次開展政策落實跟蹤審計。這項工作已經成為審計工作的重頭戲,審計發現的問題、提出的意見有效促進了廣東省簡政放權的改革走向深入。

   如今的廣東,不動產交易登記通過“互聯網+金融服務”,實現了抵押權注銷登記“零跑動”“不見面審批”服務﹔6月25日起,同步實行“通收通辦”(即跨區辦理)﹔7月9日起,取消了44項申請材料,壓縮了18個登記種類辦理時限﹔廣州市還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推動改革、不動產登記機構與銀行實現信息共享……

   這一切都離不開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工作的促進作用。

   “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個重要標准是看它能否為市場增添活力,為企業和群眾增加便利。審計也正是用這個標准來衡量改革推進的力度。據了解,前幾年,廣東在深入開展“放管服”改革之前,離中央要求的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網上辦理業務的“一站式”和“互聯網+政務”還有一定的差距。

  廣東省審計廳經責二處蔡厚文

   廣東省審計廳經責二處審計干部蔡厚文介紹說,以不動產交易登記全流程為例,以前,在有些地方就存在環節多、提交審核材料多和耗時長的問題。審計抽查發現,有的地方甚至涉及10余個環節,需在房管局、不動產登記局(國土局)、稅務局、銀行等部門重復跑窗口,個別案例甚至需提交身份証、戶口本、交易合同和完稅憑証等在內的幾十份材料,為什麼一宗業務,材料卻要幾十份之多?

   通過對比各地市間同單位工作流程和實地走訪,審計人員發現,這是因為相關部門系統未對接、信息共享不暢,導致所需材料較多甚至多次重復。

   除此之外,審計人員還發現有一些單位要現場排隊才能取號,往往是人多隊長,有的地方辦公場所狹小,容納的人數有限﹔有的地方沒有實現網點全覆蓋,辦個証要來回跑好幾次﹔有的地方還是隻能用現金或是pos機支付,很不便利。

   審計調查表是審計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表格可以迅速獲取數據,能指導未做過相關工作的人找到思路,很多時候也能通過分析獲取審計疑點和線索。為此,在審計中,審計人員設計了涵蓋投資審批改革、行政審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的審計調查表格,希望通過調查摸底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同時,他們還通過檢索相關資料,總結出全國各地在不動產登記上好的做法,比如:浙江杭州的一小時辦結、浙江寧波的互聯網+政務繳費。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又形成了一份內容涵蓋部門銜接、用時效率、繳費、便民措施等多方面的表格。

   審計結束后,總體來說,被審計單位是高度重視的,整改也是很有成效的,但推進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是因為涉及單位太多,整改進度慢、效率低﹔有的是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導致無法整改﹔還有一些是體制機制的原因,導致問題暫時無法解決……所以需要根據各種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切實推進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到位,提出改進體制機制的意見和建議,真正促進深化改革和健康發展。

   從去年開始接觸政策落實跟蹤審計業務的蔡厚文說,做審計工作什麼都需要學習。剛開始,處長給他發了一兩百個文件,他就把每個文件重點摘出來,加深學習后提煉出審計要點,帶著問題去審計。他坦言,全省“放管服”審計調查剛開始時,覺得工作壓力挺大,“但是我一直記得我處長對我說的那句話:年輕人多干活,才能成長。”

   通過不斷學習、反復實踐,廣東省審計廳政策落實跟蹤審計日趨完善,審計部門與有關部門的溝通配合日益成熟,審計提出的意見建議越來越得到重視和落實,也有效助推了廣東省簡政放權的改革日趨走向深入。

(責編:楊曦、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