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未來機器城》編劇兼制作人郝雨:除了古風,中國“內核”更在於世界觀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陳燦)近日,動畫電影《未來機器城》發布“記憶陪伴”預告片,大敵當前主角小麥與機甲7723相依相伴,讓觀眾大呼感動。據悉,這部因精致畫面和豐富想象力而備受矚目的動畫電影,將於近期上映。近日,人民網記者專訪了暴走集團副總經理、《未來機器城》的編劇兼制作人郝雨,走進未來機器城的“內核”。
電影講述了一個即將被用於拯救人類的新型機器人7723,因緣際會遇上了熱愛足球的調皮少女小麥。看似頑劣的小麥生長在一個不算完整的家庭裡,父親為追夢離家,使得小麥的成長也受到了影響,性格冷漠孤僻。7723與小麥成為了一對摯友,然而,心懷毀滅人類之夢的龐老板追蹤到了7723的下落,那些印刻著小麥名字的溫柔顏色和絢爛時光早已在7723的生命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六年磨礪成片 “邊開車邊造車”
郝雨介紹,從漫畫《7723》最早在暴走社區發布,到電影《未來機器城》成片,經歷了6年時間。“整個改編過程非常漫長。最早我們去美國找團隊,很認真地寫了英文劇本,卻沒見到約好的制片人。陰錯陽差之下,我們找到了一個曾在迪士尼工作過20年的專業團隊,非常幸運。我們使用了一個叫blender的開源軟件,能大幅降低成本。我們是全球范圍內第一部從頭到尾用blender制作的電影,在動畫電影領域是非常新的嘗試。”
網上有消息傳言影片被Netflix以3000萬美元買下海外發行權,相比國外的同類電影,郝雨認為《未來機器城》最大的優勢在於性價比高。對於這種“邊開車邊造車”的感覺,郝雨覺得非常帶感,“我們的成本隻有好萊塢大片的幾分之一,但是質量並未打折。”
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近日,7723和戰王的實體機甲入駐深圳歡樂谷,舉行了超強機甲全國巡游啟動儀式。燃燒著“中二之魂”的暴走團隊找到了國內首屈一指的機甲藝術家團隊孫世前工作室及VOK Studio完成機甲制作。據了解,從電影的角色設定圖轉化為更適合實體化制作的工業設計圖,再到實體搭建、細節打磨,包括設計、完善了戰王的左手槍結構、脖子旋轉結構,7723的穿戴結構、外殼支撐結構等等,孫世前團隊花費了近半年時間,最終的呈現效果也令人驚嘆。
科幻+暖心 塑造“非主流皮小孩”
溫情脈脈的影片圍繞著小麥與7723的“人機”之情、小麥與父母的親情、小麥與同學的友情等情感展開,直擊觀眾內心。
《未來機器城》的主角小麥是個非傳統意義上的乖小孩,她一頭紫色短發,洒脫不羈,與家人的關系也“劍拔弩張”。郝雨坦言,最初進行角色構想時,便沒有想過塑造一個迪士尼小公主的形象。“我們就希望是一個很皮的、討人厭的小孩兒。”她表示,在做暴走大事件的時候,便能接到很多孩子的求助電話,發現青少年抑郁症、校園暴力的現象十分常見,而因此受擾的許多孩子都存在缺乏家人關愛的問題。經過這些溝通,團隊發現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最新款的ipad,也不是好看的衣服,而是家人的陪伴。“因此,在做電影的時候,我們放大了這方面。最近我們做了一些親子放映,評價都特別好,家長和孩子都很感動。”
如果每天必須刪除一段記憶才能活下去,你會如何選擇? 《未來機器城》中的機器人7723就面臨著這個難題:留存記憶,我就無法保護你﹔刪除記憶,就會讓我忘記為誰而戰。主角7723與小麥之間的友誼線分外動人,一句“我沒有生命,我隻有你”讓人淚目。對於影片對人工智能的態度問題,郝雨認為,“如果將機器人引導到好的方向,它就是好的。這是比較客觀中立的。”
大咖雲集的配音陣容也是電影的一大亮點。老戲骨馮遠征,周星馳國語御用配音石班瑜等都將出現在中文版《未來機器城》裡,令人期待。郝雨笑言,自己最開始擔心馮遠征老師的聲音搭配大反派比較歐化的臉龐會有違和,但馮遠征的太太梁丹妮給了自己一劑安心藥,“這對馮老師來說不算個事兒。”成片中,馮遠征完美演繹了反派既冷漠完美,又多面的性格。
匠心產出原創 振興國漫“道阻且長”
從《大聖歸來》到《大魚海棠》,近年來成功的國漫佳作都証明國產動漫要想雄起,不能走模仿美日動漫的發展道路,隻有突出東方特色、講好中國故事,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與追捧。對於東方元素的呈現,郝雨有不同的看法。“並不是說隻有古風的才是中國的,中國故事的內涵應該更深遠。” 郝雨舉例,在電影中,第一任外國導演本來設計了很多句小麥對7723說“我愛你”的台詞,“但我們都覺得太不中國了。我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很內斂,甚至連擁抱都很少。” 郝雨理解中的中國故事更多地還是在價值觀和世界觀設定上,“包括影片中的城市設定也借鑒了廣州的城市布局。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有個場景就是‘小蠻腰’的翻版。”
目前,動畫電影還是中國電影的一塊短板,其在內容和題材上的突破非常困難,如何破局?對此,郝雨感慨頗多,“這條路真的太難了。”在看到了好萊塢的工業體系后,郝雨對振興國漫有了更深的感觸。“不是說爆了一部《大聖歸來》就有希望了,我們的人才留存不下來。在中國的體系中,大部分做動漫的人都是全才、通才,並且以此為傲。這就導致了在專業領域進行深耕的人很少,國內很少有專職的細分工種。”除了人才問題,郝雨認為國內的大環境還應該讓電影有試錯可能與測試空間。經過這次“摸著石頭過河”,暴走團隊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郝雨也希望能跟更多同行分享,“國內的蛋糕就這麼大, 我們不藏著掖著, 我們希望國漫能越來越好,一起把蛋糕做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