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建行副行長張立林:立足金融科技 深耕普惠金融

2018年08月05日14:53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張立林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
張立林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

人民網北京8月5日電 (付長超)今日,首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在論壇上,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張立林分享了建行在普惠金融上的探索實踐。他表示,近年來,建行積極踐行普惠,服務小微,積極發揮金融的力量疏通實體經濟毛細血管,特別是運用金融科技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建行對普惠金融實踐能力的信心也正是來自於金融科技的應用。

未來,建行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建議和支持,真正讓普惠金融在服務社會發展、服務民生以及可盈利能力上探索出一條有效路徑。

峰會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主辦、平安普惠承辦,並得到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和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等單位支持。《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峰會上正式公開發布。

以下是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高興今天在這個地方來討論普惠金融。

這一段時間,建設銀行引起大家關注的包括建設銀行怎麼對普惠金融感興趣,因為建設銀行以基礎設施領域建成的銀行。我想和大家說的是,建設銀行提出三大戰略,藍海,這是住房金融的一塊,普惠這塊將提出普惠金融戰略,然后提出金融科技戰略,我們叫三大戰略轉型。有一個通常的我們的理解,就是以藍海解決住房租賃市場,包括整個住房金融市場的風險銜接和承接問題,促進整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包括房地產市場。所以,以藍海項目切入租賃。以雙創,就是以小微包括普惠這塊來說,我們講的是用金融科技承接雙大和雙小。對於金融科技來說,實際上建行這塊我們是牢牢的有一個理念,就是金融系統是金融科技的應用的積極實踐者和領先者。金融系統本身是要搞金融科技的創新,我覺得這是一個就像大家講故事一樣,這是不實際的,但是一定要成為金融科技的實際應用者。

作為普惠來講,基於我們理解,我們認為普惠包括雙創、小微,還有普惠,就是“三農”、扶貧,都是普惠的領域。有的從“三農”的角度講,有的從小微角度來講,在不同的角度都講到這些問題,但實際上建設銀行認為,普惠這個領域服務的對象實際上所經營體現經濟范圍也是中國經濟活力體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前我們不太關注這個對象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服務能力有缺陷,特別是對客戶的識別能力和風險的管理能力有缺陷,導致我們對這塊服務的能力跟不上。

第二,實際上這塊領域裡面特別是小微和雙創來說,已經事實成為目前中國經濟一個有活力的部分,也是面臨著困難的部分,並且我們的新動能和新引擎來說,也隻有從這個裡面看到發展趨勢和所謂講的有發展的基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把這一個作為建設銀行未來發展的重要服務對象。

第三,當時的價值判斷來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講不是一句空話,是需要金融的助力進行實現的,所以我們講那麼多小微企業,那麼大的服務范圍和領域,隱含著的金融需求對金融機構的責任和要求是已經提出來了,對金融機構來說,必須將它具體化和能實現,所以基於這個判斷來說的。

當然,我們建設銀行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也是對建設銀行的具體的實踐能力有了一定的信心,這個能力來自於什麼呢?就是李楊老師前面講的金融科技的應用。

建設銀行具體來說,新一代核心系統的能力集成提高了我們對客戶的識別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有幾個體現:一是提高了對金融服務的送達能力,也就是剛才大家所講的覆蓋面,這擴展了我們服務半徑。以前建設銀行在縣以下還有好幾百個縣沒有金融網點,但是金融科技幫我們延展了服務半徑和范圍。這有一個好處,我們對客戶的認知,讓客戶獲得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就會大大提高,首先講普惠金融,李揚老師講的非常全面,我非常認同,它不僅僅包括融資能力,而是包括整個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同時也包含金融機構對金融支持的傳導和讓大家提高認知。

二是金融科技提高,建設銀行對普惠金融客戶群體識別和數字整合能力,就是范圍是有限的,人員是有限的,人進來以后,怎麼認知他?因為不了解不可能對他提供金融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數據整合能力,特別對以前不同渠道的信息來源,我們獲得性增加以后,對客戶的既往風險識別和判斷,包括對金融需求的判斷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是一個方面。

三是風險管理成本,我們有了數據的整合,來識別客戶能夠融資、能夠提供金融需求,但是如果你實時風險監測能力沒有,風險面臨的成本依然很高,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個是要解決對他的認知,二是主要解決風險成本的下降,對大銀行來說,我們這塊的能力也提高了,特別是小微快貸不良率現在的控制經過一兩年下來,也極低,所以風險成本下降,就意味著我要下降定價的能力,就是融資貴的問題才有基礎。

回到第一個問題,服務能力送達能力提升,我們能擴展范圍,但是前提條件是必須以經營和營運成本的集約下降為顯著條件,如果營運成本上升,這也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對一個行來說,集約和后台處理的能力如何降低營運成本非常重要,這才有基礎。

如果這幾件事解決好了,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服務范圍覆蓋問題,包括金融可獲得的便利性問題,那會大大提高。

最后,金融科技最重要的一方,解決了我們能夠讓客戶放到生態裡去進行維持和運行的問題。以前我們見一個人是單體的角度來看的,就是會把風險放大的去看,但是把融資這件事包括金融風險這個事,放到一個生態去服務普惠客戶群體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單體的風險,因為放在生態裡,你的風險是下降的。所以,我們建設銀行在不斷地做場景與生態。這幾個角度來說,我們想建設銀行在這方面,無論是大家講的信息不對稱,風險管理,效率,還是可持續都有了一定的探索,體現為大家能看得見的小微快貸等都是我們講的村口銀行都是我們應用的技術表現。

我們在未來的領域來說,希望得到在座更多的建議和支撐,真正讓建設銀行普惠金融戰略在服務社會發展、服務民生同時體現資本的情懷和可盈利能力,能夠探索出一條有效的路徑。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