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浙江碳銀俞兆洪:做好風險管理 以創新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

2018年08月05日17:50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俞兆洪 浙江碳銀創始人
俞兆洪 浙江碳銀創始人

人民網北京8月5日電 (付長超)今日,首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在論壇上,浙江碳銀創始人俞兆洪分享了浙江碳銀的普惠金融實踐。他表示,浙江碳銀始終堅守以“普惠金融為目標,數據科技為抓手”, 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降低金融需求獲取、風險識別及管理的成本,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推動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峰會由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主辦、平安普惠承辦,並得到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和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等單位支持。《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峰會上正式公開發布。

以下是採訪實錄:

問:如何提升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有效解決因廣泛的包容性所產生的風險、成本和收益方面的平衡問題?

答:普惠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首先應遵循成本合理、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普惠金融因為服務對象多為小微企業、中小服務企業、三農,等傳統金融難以覆蓋的服務對象,因此金融需求開發、風險識別和風險管理的成本較高。

提升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首先要確保金融需求的真實性和金融作為資源配置手段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性,因此普惠金融要降低風險,更應該和實體經濟結合,更應該和特定的金融需求場景結合,這樣能降低風險識別和管理的成本,從個性化的金融需求中總結出規律化的風控模式。例如,基於真實業務流水的各種貼現性質的金融服務﹔包括,碳銀和浙江省工行合作的基於戶用光伏業務的產品分期,因為首先保証了金融需求的真實性和整體效益良好,在該場景下可以歸納總結出有規律的風險事項,比如定價是否合理,產品品質的保障,現金流管理是否閉環,等,而個性化產生的風險事項,比如個人信用,企業資產,等反而成為補充性的征信考量事項,因此大大降低了風險識別及風險管理的成本及金融產品適用的靈活性,更具有普惠意義。

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降低金融需求獲取、風險識別及管理的成本,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我感覺這方面的技術不是問題,主要的障礙還是缺乏制度保障,比如對數據獲得、脫敏、利用,分析等,都要有一套規則,而且數據獲取的公平性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應該鼓勵、支持和規范第三方金融服務外包,普惠金融的成本高是因其特殊的服務對象,及小額、分散的業務特點造成的,因此,普惠金融和服務實體的專業平台或者機構合作也是一個降本增效提高效率的方式,例如,房貸、車貸發展這麼快,和第三方金融服務有很大關聯,當然,普惠金融如能夠和支持實體經濟的服務平台合作,必然可以在推動實體經濟上有更多作為,並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和風險。

問:如何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答: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多為小微企業、中小服務企業、三農,等,普惠金融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真實並且有效率的金融需求開發,普惠金融產品要切合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現在針對小微企業的多數普惠金融產品本質上和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是脫節的,這也是普惠金融難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做服務和產品創新,首先要革新我們的風控理念和風控模式,必須將以資產和擔保征信為核心的風控理念轉變為以“信用”和“價值鏈”為本的風控理念和風控模式,這點特別重要,不更新風控理念和風控模式,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是無從談起的。

從具體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路徑上看,我覺得應該利用數字金融、產業生態,讓“信用”能夠沿著“價值鏈”進行傳遞,比如要對小微企業、中小服務企業的“信用”進行識別和分析往往數據不夠,但是對其服務對象(自然人)的“信用”進行分析和識別往往較為容易,因此利用消費者的信用,把消費金融通過數字金融,通過“商業價值鏈”有效傳遞到上游的消費服務小微企業,我認為應該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和滿意度,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普惠金融產品和實際需求或者小微企業、中小服務企業、及三農等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嚴重脫節。

問:如何運用互聯網前沿技術,創新風控手段,做好、做實、做精風險管理工作?

答:我的理解,互聯網技術,首先是信息傳播,數據積累及數據分析的技術,普惠金融必然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因此獲取有效數據,通過大數據對客戶進行描述,從而全方位地把握客戶,在信用基礎上進行客戶管理,這應該是方向。

從實踐看,因為普惠金融涉及的小微企業、中小服務性企業、三農等,對其數據分析的基礎數據比較匱乏,因此,要重視一些關鍵數據的有效補充,比如在我們浙江碳銀和浙江省工行合作的戶用光伏產品分期業務中,除開依托有效率的產業生態、資金管理閉環以及個人的征信數據、電站的運營數據外,我們會特別關注產品定價、產品質量保障、村民是否有賭博等習慣,其家庭物業的交通地理信息、物業現狀等。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