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上半年北京關停473家一般制造企業

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5%

2018年08月19日08:2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半年北京關停473家一般制造企業

  海澱區建材城東路10號院,枝繁葉茂的楊柏遮擋住了斑駁的廠房。從1968年開始,這裡就成了北京市第五機床廠,轟鳴的機器聲不絕於耳。而今,在建廠的第50個年頭,這裡選擇顛覆性轉型。

  過去4年,這裡經歷了四次騰退,企業從“被疏解”變為“主動疏解”。不久前,這片老廠房正式變身智能制造科技產業園區,成為北京一般制造業騰退和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來自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市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473家,已經完成了全年任務量的94.6%。

  從“被疏解”到“主動疏解”

  建材城東路10號院的第一次騰退是在4年前。這些廠房屬於北京華德液壓集團,前身就是北京市第五機床廠。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廠區內的鑄造分公司很快就被劃入疏解的圈裡。

  “為什麼是我們被疏解?”工人們有些不明白。當時正是鑄造分公司總經理的徐國慶站在高聳而破敗的廠房裡,向底下的職工喊話:“為了還北京一個藍天!”

  雖然當時廠裡已主要負責研發和設計,設備也屢次為環保升級,但鑄造行業再干淨,也離不開“三高”,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行業。

  徐國慶的話打動了這些打小就長在北京的職工。職工們哭著跟廠房留影,服從疏解的安排,就此啟動騰退。

  2.5萬平方米液壓廠老廠房,鑄造公司佔了9000平方米。按照最初計劃,廠區內隻騰退鑄造公司,還保留密封等其它配套公司。伴隨著疏解行動的推進,這裡從“被疏解”變成了“主動疏解”,廠區內其它公司也全部主動列入了騰退升級的計劃。

  徐國慶沒想到自己開了個好頭。2016年,廠內的威利德公司關閉,騰退出1000平方米的廠房﹔2017年,廠內的華德廣研密封公司關閉,拆除了所有設備,又騰出5000平方米。緊接著,廠內租戶清退,再騰退出3500平方米。

  疏解之態勢已不可阻擋。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披露,2018年上半年全市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473家,完成全年任務量的94.6%。退出企業主要集中在建材、機械制造與加工、家具和木制品加工、金屬制品、包裝印刷、化工等行業,約佔已退出企業數量的80%。

  從“企業轉型”到“思路轉型”

  企業關停了,老廠房怎麼辦?除了閑置之外,還有什麼路可以走?2014年,鑄造分公司轉型升級辦公室成立,徐國慶和一些老職工開始琢磨轉型方案。

  都是干了大半輩子機械制造的人,最初想出來的方案也都圍著制造業,但所選的幾個方向已不符合北京的產業定位﹔第二套方案是與其它企業合作經營影視、教育等行業,但這些行業投資回報漫長,盈利模式摸不准,也不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幾易其稿,方案不斷被否定,一次次思維顛覆后,最終敲定的轉型方向,是借著海澱區科技創新的優勢,改造成“京城尚德智造產業園”,徹底實現騰籠換鳥。按照計劃,老廠房將升級改造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科技產業園,打造集成電路、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新型智能終端、信息安全等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基地。

  “現在回想,這次轉型其實也是人的思路轉型。”如今,徐國慶已是尚德智造產業園的副總經理,徹底放棄過去的老路,正忙著打造花園式的辦公園區,引入一批科創、文創企業。

  伴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步伐不斷加快,思路轉變在京城多地上演。

  通州於家務,2016年底騰退的北京金元寶工貿有限公司原本是做游樂裝備,而今原址引進了靈克思(北京)動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運用航空仿真模擬技術,自主研發運動仿真模擬運動系統、跟蹤攝像機等游戲裝備。

  豐台區郭庄子村,盤踞20多年的匯豐水泥管廠在2015年注銷所有執照、完成全部退出工作后,按照“留白增綠”要求,種下大片綠植,成為京石高速輔路邊上的綠化帶。

  從“三高”生產到綠色發展

  騰退和轉型,帶來了產業的升級。以徐國慶的老廠房為例,這裡已經引入中國泰爾實驗室、北科大中試基地等企業。根據華德液壓集團公司的安排,這裡還計劃在園區內成立“雙創孵化功能區”,與北京信息大學合作,對大學生進行創業輔導、投資孵化,引入互聯網新興產業和內容產業的核心團隊。

  通州於家務的金元寶公司換成靈克思動漫后,產品從游樂裝備變成了游戲裝備,一字之差卻相去十萬八千裡。過去,金元寶工貿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157.04萬元,稅收總額14.6萬元,綜合能源消費量116.9噸標准煤。現在,靈克思公司預計年收入9000萬元,項目達產達效后預計實現產值3億元,利稅0.9億元。更重要的是,公司隻需要消耗少量設備調試、車間照明、辦公用電,屬於低耗能高產出模式。

  放眼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下,北京的產業結構正在不斷優化。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5%,工業增加值則增長8%,綠色發展成效顯著。與此同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7.1%和12.7%﹔規模以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41.7萬元/人,比同期提高5.6萬元/人,創下歷史新高。(記者 曹政)

(責編:朱江、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