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優化營商環境,中國永不止步(評論員觀察)

何鼎鼎
2018年11月07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過去憑借減稅讓利,通過拼資源、拼政策換得了外商投資的青睞﹔今后更需拼服務、拼信用、拼環境,營造持久的吸引力

  

  “營商環境隻有更好,沒有最好。”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擲地有聲。隨著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拉開序幕,參展企業開始在中國上海廣結良緣。來自全球的優秀企業家都很清楚:這片熱土有不斷成長的市場、有消費升級的商機、更有主動向世界開放的定力,而最具吸引力的,還是中國將“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努力。

  中國的投資吸引力如何,事實是最好的說明。不久前,世界銀行發布《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為改革而培訓》,在中國選取了上海和北京為樣本城市,結論讓人眼前一亮。開辦企業隻需9天,與經合組織高收入國家持平﹔解決商業糾紛時間短、成本低,遠遠好於經合組織高收入經濟體﹔電力接入全免費,全世界除中國以外能做到這點的隻有日本和阿聯酋﹔總體排名比去年上升32位,5年累計提高50位……資本是用腳投票的,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3萬家,同比接近翻番,這充分說明,全球經濟風雲變幻之下,挖掘中國機遇、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反而越來越強。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各國都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營商環境,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總是粉飾自己、指責他人,不能像手電筒那樣隻照他人、不照自己。”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潛力的長期看好,來自於中國近些年圍繞深化改革開放所作出的扎實努力。“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營商環境包括四個維度: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和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而提升其中的哪一方面,都離不開“改革”二字。這幾年來,無論是圍繞“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進行改革動員,還是諸如“放管服”等改革實踐,抑或是探索自由貿易區等改革突破,努力是持續性的。正如世行全球指標局官員所言,這些進展不僅是今年一年的改革成果,有很多是多年以來持續推進改革的結果。 

  為服務企業全力以赴的並不止北京和上海,改善營商環境的行動在中國各地是普遍的。這樣的動力,很大程度上緣於發展的需要、競爭的壓力。人流、物流、資金流,都是流向營商環境的高地而非窪地。因此,我們也就看到了,當上海自貿區首創“負面清單”制度,各地自貿區也紛紛跟進﹔當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見效,類似的改革馬上也在各地鋪開。同時,有人先行一步,有人就必須快馬加鞭。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提出6個方面的要求,第一條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等不起、慢不得,各地優化營商環境,都要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

  今天圍繞營商環境的競爭不僅是全域性的,更是全球性的。它構成了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構成了外資進入中國的“投資指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是憑借減稅讓利,通過拼資源、拼政策換得了外商投資的青睞﹔今后,我們更需拼服務、拼信用、拼環境,做到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服務上優化,從而營造持久的吸引力。加快出台外商投資法規,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全面深入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尊重國際營商慣例,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堅決依法懲處侵犯外商合法權益特別是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宣示,既是給全球企業的邀請函,也是對各級政府的動員令。

  優化營商環境,既存在於國內改革的語境中,也立足於對外開放的背景下,是一項沒有休止符的系統性工程。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而這片熱土還將繼續引來各路英雄共同創業,在發展自己的同時造福世界。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7日 09 版)

(責編:趙爽、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