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各國美食匯聚進博會 中國消費者未來或有更多選擇

2018年11月08日09:45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這次,進博會上單獨設立了一個食品及農產品展區,面積達6萬平方米,是汽車展區面積的兩倍,和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面積相當。即便是這麼大的面積,食品及農產品展區仍然人頭攢動,頗有些擁擠。不少展位出現了排隊的人群,或是免費品嘗咖啡,或是等待嘗鮮肉食,或是准備體會有機奶的風味……

海關效率提高助力生鮮進口

近年來,進口生鮮備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但受限於生鮮損耗率高、非標准化、冷鏈運輸要求高等因素,生鮮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仍面臨一些問題。但隨著進博會的舉辦,諸多問題也在慢慢得到改善。一位參展商告訴記者,像智利車厘子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在採摘后經過處理,然后立即空運。得益於現在海關效率的提高以及跨境進口物流網絡的發展,可以確保第一時間將車厘子送達到消費者手裡。

在此次進博會上,易果集團旗下的雲象供應鏈採購訂單金額達19億美元。永輝與近十家來自全球的生鮮、食百供應商達成了採購合作,金額達數千萬美元,涉及生鮮、食百等多個品類。從多家跨境電商的採購額可以看到,中國消費者將會有更多的生鮮食品可以選擇。

韓國CJ集團展區的食品很受歡迎。現場負責進口的李先生說,中國的市場容量和發展潛力巨大。這次博覽會對我們來講是拓展中國市場的一個絕佳機遇。“CJ集團非常期待在進博會上亮相,希望通過進博會能夠拓展中國市場,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認識CJ的產品。”談起消費者關心的價格問題,李先生說,“食品的關稅已經下調了,通關的效率也得到提高,我們進口的成本也相應地下降,我相信以后價格會越來越實惠。”

食品企業看好中國市場成長

中午時分,記者應邀來到8號館法國豬業聯盟和法國畜牧及肉類協會展台。尚未靠近,已聞到陣陣肉香,記者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展台前已有不少觀眾排隊等候品嘗來自法國的牛肉。電視裡則播放著法國牛肉從當地飼養到運送到中國的整個過程,突出品質保証。

不一會兒,人潮突然涌動。原來,法國農業部長迪迪埃·紀堯姆來到了現場,親自為法國肉類產品站台。紀堯姆贊賞了進博會展現的中國經濟繼續開放的決心。他大聲說,法國牛肉已經來到中國,用於滿足中國人對高端肉制品的需求。

與法國人同樣迫切的是來自南美的巴西。6日,在上海的金茂君悅飯店,專程趕來的巴西農畜牧業及工業部聯合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展開了一場中巴企業投資者合作的圓桌會,分享巴西農業產業的優勢。巴西工業、對外貿易和服務部部長馬爾科斯·喬治表示,進博會是巴西企業首次探索新興市場。記者注意到,前來參展的巴西企業裡,食品和飲料行業最多,約佔四分之三。

食品企業,尤其是肉制品企業無不看好中國消費升級給中國肉類進口高速增長帶來的潛力。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7年,中國肉類進口從154萬噸、22億美元,增長到388萬噸、95億美元,進口數量和金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1%和23.2%。中國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推動了肉類進口快速增長。

中國進口食品

消費增長迅速

在昨日舉行的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峰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1997年至2017年的二十年間,中國進口食品年均復合增長14.6%。2017年,中國進口食品達616億美元,增長11%,每年中國從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大量的乳制品、水海產品、肉類產品、水果堅果等各類食品。

另有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7年,中國肉類進口從154萬噸、22億美元,增長到388萬噸、95億美元,進口數量和金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4.1%和23.2%。中國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推動了肉類進口快速增長。

專家觀點:

關稅下調紅利需要時間來體現

在5日舉行的進博會開幕式上,中國宣布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與此同時,從11月1日起,我國降低1585個稅目的進口關稅,主要涉及人民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眾多工業品,包括機電設備、零部件及原材料等,平均稅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約26%。至此,我國關稅總水平從9.8%降至7.5%。

那麼,進口關稅下調后,消費者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進口商品嗎?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進口關稅下調釋放的政策紅利反映到消費者身上會有一個緩沖期。因為首先大部分的商品是提前備貨的,在下調前已經按照之前的政策交納了關稅,需要先把這些商品銷售掉,在新政執行后進入的商品價格才能在終端體現。同時,在產品進口的過程中,會涉及生產商、代理商、分銷商等很多主體,層層議價的中間環節會使價格下調在最終的商品售價上表現不明顯。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供求關系,在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短期內價格下調的可能性就比較小。“降關稅更多的是表明中國擴大進口的決心,是一種政策引導,具體是否降價、降價的幅度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他認為,在關稅降低的背景下,進口商品的數量會隨之增大,一般進口貿易商可與跨境電商更好地分工,線上和線下可以一起滿足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介紹說:“幾十年來,我國從國外進口的產品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消費品﹔一類是中間產品,例如零部件﹔還有一類是資本品,例如機器、設備等。目前,主要的進口產品還是屬於中間產品和資本品,消費品的比例較小,大概在10%左右。因此在超市裡,進口商品的比例都比較小,大多是設立一兩個專櫃,而且價格相對來說都比較高。”

張軍認為,擴大消費品的進口可以讓國內消費者購買到更多優質產品,還將促進我國同類消費品制造商進一步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而擴大機器設備等資本品的進口,則可以幫助國內企業更好地發展。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