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以技術引領共享經濟

盤和林
2018年11月20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2014—2015年令人眼花繚亂的井噴式爆發發展中,頂著共享經濟名號的項目遍地開花。在隨后的2016年,項目數量略有回落,2017年逐漸走緩。實際上,2015年滴滴與快的兩個平台的合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拉開了共享經濟進入下半場的序幕,只是由於共享經濟最先在出行領域萌芽和結果,而那時其他領域的共享經濟正方興未艾,所以這個信號並沒有被充分關注。

  隨著眾多共享經濟項目在激烈競爭中成為“烈士”,每個行業堅持到最后還能繼續鏖戰的企業也不過那麼一兩家了。很多項目要麼半死不活,要麼面臨艱巨的轉型壓力。

  共享經濟進入下半場有3個主要特征,一是面向消費者的共享項目逐漸走向飽和,比如很多城市共享單車的存量遠遠超過了居民的實際需求,“單車墳場”隨處可見,投資者也忍受不了沒完沒了的補貼大戰,轉而主動尋求合並,終結混戰的局面。二是在消費領域的共享項目被挖掘殆盡,但是企業端和公共醫療服務領域的共享經濟展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三是共享經濟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已經得到充分應用,但是如果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結合起來,其發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對於共享經濟服務的提供者而言,平台數據就算不是其最重要的資產,也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資產,因此,如何讓這些數據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是平台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在下半場,可以把上半場的成果再次共享,例如利用平台數據動態調配智慧紅綠燈,在高峰時期和非高峰時期,根據車流量、路況調控紅綠燈等候和通行時間,由此實現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升級,將服務對象由零散的個人延伸到整個社區。

  實際上,共享經濟的兩個關鍵詞“使用而不佔有”和“不使用即浪費”,最終指向的都是資源的更充分利用。但是“單車墳場”的出現顯然與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的目標相背離,其中的原因除了混戰時期各方盲目投放單車以外,還有就是平台對數據沒有充分利用,從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單車投放規劃。

  作為平台,管理龐大的系統和海量的用戶數據是其核心任務,而要做到這點,是離不開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可以說,共享平台的興起創造了對新技術的巨大需求,而這些技術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的挑戰下得以不斷發展成熟,並反過來更好地支撐共享經濟的發展。

  共享經濟之所以發展得那麼快,一個原因是其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很容易被模仿復制,平台成功的關鍵在於有足夠的資本支撐其熬死競爭對手從而獨佔市場。但是進入下半場后,平台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可及的社會資源更加有效地利用起來,而這是需要技術作為支撐的,也唯有用技術壘起來的城牆才是足夠堅固的。

  而這些技術在相關產業中的廣泛應用,有很強的“頭雁”效應。對此,要強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應用開發,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中國海量數據和巨大市場應用規模優勢,堅持需求導向、市場倒逼的科技發展路徑。當前,在市場的驅動下,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一系列面向未來的技術正在共享經濟中被廣泛地應用,也由此可見,共享經濟的下半場將立足於技術進步,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商業模式的不斷升級。

  (作者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

(責編:仝宗莉、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