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寄存物品丟失,超市是否擔責?

【案情】市民孫某到某超市購物,並使用該超市提供的自助寄存櫃存放其所帶隨身物品。購物結束后,孫某打開櫃箱時卻發現裡面空無一物。孫某表示自己存放於自助寄存櫃內的包內共有人民幣2400元,遂以超市疏於管理致使錢物遺失為由,起訴超市要求其賠償2400元。
超市辯稱,其自助寄存櫃上均標有“操作步驟”和“寄包須知”。其中“寄包須知”中寫明“請使用者看清‘操作步驟’和 ‘寄包須知’,不會使用者向管理員請教后再操作”“本商場實行自助寄包,責任自負”“現金及貴重物品不得寄存”等說明和提醒,並且提供了人工寄存服務。基於此,超市表示已盡到注意義務,故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說法】根據合同法第三百六十五條規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並返還該物的合同。”第三百六十七條規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上述法律規定,保管合同是實踐合同,即保管合同的成立,不僅須有當事人雙方對保管、寄存物品達成的一致意思表示,而且還須寄存人向保管人移寄存物的佔有。
孫某選擇自助寄存,而不願將物品交付超市進行人工寄存,因此雙方沒有達成保管合同的意思表示。同時,孫某只是使用自助寄存櫃,實現了對自己的物品的繼續控制與佔有,雙方不存在保管合同成立的必備條件——保管物移轉佔有的事實。因此,雙方並未形成保管合同關系,而是無償借用合同關系。
此外,超市在醒目位置標明了“操作步驟”和“寄包須知”,表明超市已對可能危及財產安全的自助寄存服務作出了真實說明和明確警示,已盡到必要的說明、注意義務與管理責任,並不存在故意或過失責任。綜上,法官認為,自助寄存物品遺失的責任,不應由超市承擔。
(本報記者 倪 弋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5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