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年末騙子招數“升級” 小心這些“新騙局”

2018年12月17日14:42 | 來源:檢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年末騙子招數“升級” 小心這些“新騙局”

  來源:檢察日報

  年底前后,詐騙“陷阱”增多,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屢屢有人上當受騙。記者梳理了近期發生的“新騙局”案例,希望大家加強防范,提高警惕,謹防受騙。

  1、公司財務人員謹防騙子冒充企業領導詐騙

  【案例】

  10月25日,山東菏澤一公司財務人員接到一個匿名手機短信,冒充其公司領導稱急需一筆錢,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賬戶匯款30萬元。受害人一看是公司老板,便按照短信要求匯款,后發現自己被騙。

  據辦案民警介紹,從作案手法看,犯罪嫌疑人主要通過仿冒或盜用公司老板手機號、QQ號、微信號獲取受害人信任,或將財務人員拉入虛假公司內部群,設置仿真聊天情景,繼而以“業務轉賬、支付合同金、辦理退款”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轉賬匯款,有針對性地實施精准詐騙,迷惑性、隱蔽性極強且涉案金額相對較大。

  【警方提醒】

  各企業要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大額轉賬匯款前必須經過當面或電話核實程序,財務人員匯款之前一定要通過多種方式確認對方身份,謹防上當受騙。

  2、冒充公檢法詐騙再升級 網上發送假警官証

  【案例】

  11月8日上午,呂女士接到一通自稱是社保局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呂女士涉嫌騙保,在當事人疑惑時將電話轉給了“公安機關”。一位自稱是“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打通呂女士的電話,並讓其到沒有人的地方,加自己QQ辦案。隨后,呂女士就收到對方發來的公安証件和印有自己頭像及個人信息的“拘捕令”。此時,呂女士已經慌了神,而對方輕易就詐出了她的銀行卡存款數額。

  深圳寶安警方發現呂女士與一個詐騙電話進行長時間通話,極有可能被深度洗腦。民警迅速給其打電話,但連撥7通電話都被挂斷。為阻止其向騙子轉賬,緊急之下,民警通過其手機號添加微信,並備注“你好,你正在被假冒的警察詐騙,請別轉賬”。呂女士在向騙子轉賬時,看到警察的好友申請彈出,馬上停止了轉賬,這才避免了財產損失。

  【警方提醒】

  面對冒充公檢法的詐騙分子,隻要記住三條防范就能守住自己的錢袋子:公檢法機關作為執法部門,絕不會用電話對所謂的涉嫌犯罪、銀行卡透支等問題進行調查,公檢法機關及其他部門之間也不會互相接轉電話;公檢法等部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凡通過電話、短信要求轉賬、匯款或進行資金審查的,一概不要相信;犯罪分子利用特殊計算機軟件,能模擬各類電話號碼和假冒的公檢法網頁,接到類似電話需冷靜,特別是涉及欠款轉賬時要立即停止。

  3、警惕玩抖音點贊評論 能賺錢的新型騙局

  【案例】

  今年11月19日,市民侯某從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個“抖音”兼職群,該群的簡介稱,隻要加入該群一天能掙60元,侯某就加入該群,加群后群主通知每天截屏、點贊,發朋友圈可以得到60元的工資,但需要交入職費1388元,如果想做的加群主為好友繳納入職費,侯某就加了群主為好友,並給群主轉去1388元,然后就按照群主的要求截屏、點贊,轉發朋友圈,當日晚上侯某收到六十元的工資,第二天侯某又接著截屏點贊轉發朋友圈,並把收到工資的截屏發到朋友圈,到了上午群主發話:“接到公司通知,因抖音業務升級,系統受到影響,任務暫停幾天,給大家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然后就沒有音信了,侯某再給群主發信息群主就不回了,到了11月20日凌晨5時群主解散該群,侯某意識到被騙。

  【警方提醒】

  刷單類詐騙一直是案發率較高的詐騙類型,大家一定要格外警惕,不要相信動動手指就能賺大錢的把戲,尤其注意以下幾點:1、需要預付保証金、先行墊付資金的兼職工作基本都是騙局;2、對於可以輕易獲取高額回報的工作要保持高度的警惕;3、尋找網上兼職時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也不要輕易點擊對方發過來的鏈接;4、如果不慎被騙,注意保存証據並及時報警。

  4、朋友圈發砍價鏈接,新型騙局了解一下!

  【案例】

  北京市民郭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一條幫忙“砍價”購物的鏈接,上面寫著“找朋友幫忙砍價,最低0元就可以購買蘋果X手機。”郭先生當即點了進去,幫朋友點擊了“砍價”鍵,留下姓名和電話后,頁面馬上顯示“你已幫朋友砍了68元!活動時間有限,隻要填寫信息參與活動,找朋友參與砍價就能零元購手機。”郭先生不假思索地將鏈接轉發到了朋友圈,並給好友發信息要求幫忙“砍價”。

  正在忙活的時候,郭先生卻收到了一條信息,上面顯示他的銀行卡被劃走了600元。“密碼不知道怎麼被泄露了,余額一次性被轉干淨了。好在微信綁定的不是我存錢的卡,不然損失肯定更大。我懷疑就是填寫的個人信息泄露了。”

  【警方提醒】

  微信“幫砍價”活動起初只是用於營銷。不少商家通過這種活動吸引大家在朋友圈轉發,從而吸引了一大圈粉絲,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關注度,實現了不錯的營銷效果。不過,之后這種成本低、操作簡單而且容易上當的活動被不法分子盯上了。他們通過朋友圈“砍價”收集個人信息或騙錢,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新型的騙局,參與過的用戶會收到大量的廣告短信和詐騙短信。

  5、 微信新型騙局:連語音都能“克隆”!

  【案例】

  最近,趙女士突然接到自己父親在微信上發來的消息,父親稱自己出來買菜忘記帶錢,讓趙女士轉200元到微信上,趙女士便問語音問了句“爸爸,是你嗎?”很快就收到對方的回復。

  趙女士一聽就是自己父親的聲音,便想也沒想就把錢轉了過去,結果還是被騙了。經過調查后,發現是趙女士的父親微信被盜用了,語音是提前錄好的。

  【專家提醒】

  保護好自身帳號安全

  1、無論他人以任何理由索要你的微信帳號、密碼、短信驗証碼等個人信息,堅決不要提供,否則極可能被盜號。

  2、當發現自身微信帳號有被盜跡象時,請馬上到手機端微信安全中心或者PC端微信中心網站凍結帳號,並通知好友謹防詐騙。

  防止被盜號者欺詐

  1、遇到微信好友借錢或其他需要資金支付的情況,最好能通過電話或視頻進行確認,如果碰到模糊不清的語音,一定要進行仔細求証。

  2、向不能確定真實身份的好友轉賬時,可將到賬時間設置為“2小時到賬”或“24小時到賬”,以預留處理時間。

  3、若發現好友微信帳號被盜,應及時進行被盜投訴,並通知好友凍結帳號,並轉發防止其他用戶上當。

(責編:趙爽、楊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