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建躋身深圳城建主力軍行列

圖片說明:目前已建成的深圳市軌道交通網絡運營控制中心(N0CC),是深圳地鐵標志性建筑,承擔著深圳軌道交通線路網的列車運行、客運管理、電力供給、設備監控、防災報警、應急處置等中心級職能,是深圳軌道交通的“大腦中樞”。(陳婷婷 攝)
圖片說明:正在施工中的深圳地鐵12號線黃田站,項目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其文明施工得到社會廣泛好評。(羅永強 攝)
圖片說明:在茅洲河畔,由中國電建承建的燕羅濕地與茅洲河融為一體,黑臭的茅洲河再現昔日靚影,碧水連天的美景讓游人流連忘返。 (李斌 攝)
圖片說明: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巴基斯坦報紙編輯委員會(CPNE)代表團一行11人來到深圳,參觀了由中國電建承建的城市軌道交通、水環境治理項目。在茅洲河1號底泥處理廠,代表團了解了中國電建先進的水環境治理技術,聽取了底泥“化廢為寶”的經驗介紹。(吳勁偉 攝)
12月9日,隨著一個巨大的鋼筋籠平穩吊裝入槽,深圳地鐵12號線桃園站首根鑽孔灌注樁開始澆筑,這意味著該站點正式進入了主體建設階段,將全線主體工程開工工點增至21個,為全面完成年度建設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2012年進入深圳城市建設領域以來,中國電建先后承建了深圳城市軌道交通、水環境治理等一批重要項目,累計合同額近千億元,已然成長為深圳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
一次成優
電建地鐵建設品牌彰顯
中國電建在深圳承接了深圳地鐵7號線、12號線、5號線南延線、9號線支線、4號線三期工程4301標、10號線1013標等項目,建設裡程從零升至90公裡,合同額超425億元。其中,深圳地鐵7號線是中國電建承建的首條完整線路,該項目提前兩個月高質量開通並一舉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成為廣東首個獲此榮譽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
推行綠色文明,建造綠色地鐵。施工中,中國電建積極採用“距離降噪、聲源降噪、屏障降噪、綠化吸噪、吸聲減噪”5個降噪措施,減少噪音對周邊的影響,降低塵土污染,減少水污染。
面對復雜的建設環境,中國電建牢固樹立“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干地鐵就是干環境”的理念,嚴格按照“絕泥水、抑揚塵、降噪音、靚圍擋、不擾民”的基本要求,設置專門的洗車池,修建泥漿池、沉澱池,全面布設總懸浮顆粒物在線監測設備,配備霧炮機及防塵噴淋系統,實時監測周邊環境,確保揚塵達標。深圳地鐵7號線也因此獲得全國綠色施工示范工程,深圳地鐵10號線益田停車場、涼帽山車輛基地先后獲評 “深圳市治污保潔示范工程”。
強化科技創新,提升整體水平。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中國電建圍繞工程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技術難點,努力推進“四新”成果和十項新技術到工程建設中的應用。一體化的盾構管理平台,實現了盾構掘進數據、盾構姿態的實時監控,有力地保障了盾構施工安全和質量﹔BIM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各專業施工碰口問題,為后期施工掃除了障礙。清水混凝土施工、冷凍法施工、頂管施工、樁基托換等一系列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均在行業內起到了引領作用。在深圳地鐵5號線南延線的施工中,大力引進新工具、新設備,自動測量機器人提升了測量放線的精確度,裝配式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也保障了施工質量及現場的文明施工。在深圳地鐵12號線,全線網、無死角的可視化施工現場監測系統以及人臉識別考勤系統逐步得到推廣並進入實施應用階段,未來,中國電建深圳地鐵各項目將更趨智能化,以實際舉措打造“智慧工地”。
抓安全、提質量,打造品牌名片。圍繞打造平安地鐵,中國電建深入開展風險源識別、隱患排查、專項治理活動,組織好盾構施工、礦山法隧道掘進、車站基坑開挖、地面塌陷預防等重大危險源的施工方案審查、監控量測預警及環境保護等工作,加強風險防控。完善應急救援體系、監督檢查機制和考核獎懲機制,強化持証上崗和安全教育培訓,加大安全考核和獎罰力度,實現了安全生產目標。
踐行“深圳質量”總體要求,建立健全質量保証體系,嚴格遵守技術標准和施工規范要求,嚴把進場關、設計復核關、標准試驗關、質量檢驗關,大力推進質量標准化和管理精細化,持續開展工程質量專項整治和技術攻關,以嚴格的工作制度、管理標准、工藝措施,保障了工程質量。
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超越。深圳地鐵12號線是中國電建在深圳承接的第二條完整地鐵線路,其線路南北串聯南山、寶安、福永、大空港及會展片區,承載著沿線市民的熱切期盼。該項目起自南山蛇口左炮台,終到海上田園東,全長40公裡,採用地下方式敷設,設站33座,其中換乘站18座。工程自2018年1月開工建設,預計於2022年試運營。
深圳地鐵12號線是一條民心線路,沿線多地是寶安人口高度密集、商品貿易高度繁榮的城區,蘊含了寶安許多經典文化沉澱和人文風貌。在地面交通已無拓展空間的情況下,12號線將給這些老城區帶來了新的活力。不僅如此,12號線建成后,將串聯起空港新城片區、廣深科技走廊、“先進制造城”與“科技創新城”,成為支撐深圳市西部、前海(蛇口)自貿區、空港新城地區城市發展的“軸帶”,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建立重要的物理空間聯系。
為了全面建成建好深圳地鐵12號線,項目動工之初,中國電建便提出了“全面超越7號線”的構想和目標,通過抓組織落實、抓快速推進、抓安全質量、抓文明施工、抓成本控制、抓項目黨建、抓反腐倡廉,積極開展 “爭先創優”勞動競賽,以實際行動確保項目良好履約與團隊建設,努力把地鐵12號線打造成 “深圳質量”樣板工程,以實際行動融入深圳城市發展,助力中國電建在轉型發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兵團作戰
電建水環境一馬當先
茅洲河作為環保部、廣東省重點督辦的黑臭水體,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中國電建相繼中標茅洲河寶安片區、光明片區、東莞片區系列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逐步形成了全流域系統治理茅洲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整治、管網建設、排澇泵站、補水工程、景觀提升和污染底泥處置等六大項內容。
在茅洲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中國電建按照 “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的治水思路,總結提出適應茅洲河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六大技術體系”,即“河湖防洪防澇與水質提升監測系統、雨污分流管網截排管控系統、內外源污染管控系統、工程補水增淨驅動系統、生態美化循環系統、水環境治理信息管理雲平台系統”。中國電建遵從水的自然規律,打破過去分塊、分級的組織方式,以流域為單元,系統制定茅洲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案。按照“一個平台、一個目標、一個系統、一個項目、三個工程包”(“一個平台”即搭建全流域領導的高規格聯動工作平台﹔“一個目標”即深莞兩市圍繞一個治理目標共同發力﹔“一個系統”即深莞兩市聯合編制流域治理方案﹔“一個項目、三個工程包” 即以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作為一個項目,分三個工程包進行實施)和“流域統籌與區域治理相結合、統一目標與分步推進相結合、系統規劃與分期實施相結合”的全流域整體治理模式,全面推進茅洲河流域綜合整治目標的實現。
通過中國電建集團化系統推進,發揮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協調一體化優勢,站在流域全局,立足系統治理,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統一管理,推動“織網成片、理水梳岸、正本清源、尋水溯源”等技術方案實施。“織網成片”是對流域內雨污管道實施全面排查,快速搭建管網,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處理廠的效率﹔“正本清源”是分類管理工業小區與居民小區,精准實現雨污分流﹔“理水梳岸”是對每條河尤其是暗渠岔流河段進行梳理,確認沿岸排污口,強化沿河截污管理﹔“尋水溯源”是通過生態補水重塑河道生態,恢復河道自淨能力。
污染河流整治具有系統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等特點,破解干支流不同步、分段治理、碎片化施工的弊端,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治水難題。中國電建結合以往承建跨流域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經驗,突破傳統治水格局,提出採用“地方政府+中國電建大EPC+大兵團”作戰模式。由中電建水環境公司牽頭組織20多家設計、施工、科研、裝備企業的3000多名管理人員和30000多名施工人員,奮戰在茅洲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一線,全力以赴,攻堅克難,連續掀起茅洲河治水提質“百日大會戰”、“百日攻堅戰”等建設高潮,連續完成了2017年、2018年重要點目標。
在整個茅洲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整本清源工程施工過程中,中電建水環境公司完成雨污水管敷設1956千米﹔曾創造了單日敷設4.18千米、單周敷設24.1千米的全國紀錄,凸顯了EPC和“大兵團作戰”模式的巨大優勢。
目前,中國電建已在深圳形成了以城市軌道和水環境治理兩大業務板塊為主,綜合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業務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未來,中國電建將緊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黃金契機,立足“改革開放再出發”新起點,深度融入深圳城市發展脈搏,為建設美麗深圳貢獻電建智慧。(記者姜立公、吳勁偉、杜志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