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扮靚綠水青山
郵儲銀行多措並舉助力建設美麗中國

坐落在廈門海滄區的某新能源材料公司,正計劃擴大其新能源材料生產基地。“郵儲銀行今年為我們授信上億元,讓我們可以持續致力於利國利民、福蔭子孫的綠色事業。”該公司負責人表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已經由犧牲資源環境的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綠色發展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為未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路線圖,商業銀行加快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經濟發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責無旁貸、大有可為。
多年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綠色發展戰略和監管要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制定綠色信貸戰略與發展目標,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全力推動綠色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以綠色信貸撬動綠色發展
截至9月末,小水電貸款余額5.3億元,核能發電貸款余額17億元,地鐵貸款余額8.4億元,抽水蓄能貸款余額1億元,綠色金融項目貸款34.11億元……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這一組組數字不僅刷新了該行的綠色金融業績,而且也勾畫出一家“綠色銀行”的成長之路。
經濟新舊動力的全面轉換需要金融業配套服務升級換代。在此方面,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基於十年來的普惠金融先發優勢,找准了綠色金融的切入點,產品服務全面綠色化,形成了特色化、差異化綠色金融體系。
類似的綠色項目郵儲銀行還有很多。近年來,郵儲銀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優化信貸結構,重點支持商業模式成熟、市場空間較大、發展前景較好的綠色交通運輸項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工業節能節水環保項目、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項目和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並不斷完善績效考核,加大資源配置力度,優先保障綠色業務發展。
截至2018年9月末,郵儲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銀保監會統計口徑)達2028.72億元,含專項融資綠色信貸合計達3807.32億元,佔比高於銀行業平均水平,“兩高一剩”行業貸款佔比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郵儲銀行在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還積極推進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一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如創新開辦光伏扶貧貸款、“掌櫃貸”、小水電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垃圾收費權質押貸款等兼具綠色與普惠效益的金融產品。二是結合地區稟賦,創新綠色金融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綠色金融綜合服務能力。三是積極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風控等先進技術,推出並不斷豐富完善“郵e貸”系列網絡信貸產品,實現信貸業務的線上全流程辦理。
例如,郵儲銀行廣西區分行推出了“排污貸”,並為“排污貸”開辟了綠色處理通道,降低浮動利率,最高授信3000萬元。於2017年為全區工業區首家開工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南寧市明陽工業區污水處理廠授信2000萬元,僅一年就可節水700余萬噸。
此外,郵儲銀行在山西、安徽、河北等27個省(區、市)試點開辦的光伏扶貧小額貸款,累計發放近萬筆,筆均不到6萬元,切實解決了農戶缺少安裝發電設備資金的難題,為優化能源結構、助力扶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作出了積極探索和有益貢獻。
完善綠色信貸管理機制
郵儲銀行不斷完善發展綠色信貸的組織管理機制,陸續推進設立了董事會社會責任委員會、成立全行范圍的綠色銀行建設領導小組、印發《綠色信貸發展規劃》、積極對外承諾綠色貸款發展目標、專設綠色信貸專項額度等管理舉措。
郵儲銀行還印發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綠色信貸分類標准管理辦法》,根據客戶環境與社會潛在風險和管理能力,實施分類差異化管理,優先支持環境友好型客戶融資需求,嚴格開展高風險類客戶和項目風險評估和審批分層管理,嚴禁受理存在重大環境與社會風險的客戶和項目。
對一些環保風險高的行業,郵儲銀行制定實施風險限額方案:公司業務重點對鋼鐵、煤炭、火電、有色金屬等10類行業設定限額管控目標﹔小企業貸款重點對8類敏感性行業設定限額管理目標,嚴控“兩高一剩”領域的信貸增速及佔比。
從2014年起,郵儲銀行逐年制定綠色信貸政策,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2018年,郵儲銀行制定了72個大中型客戶和62個小微企業重點行業綠色授信政策,指引各級行精准營銷和健康發展,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集中資源重點向商業模式成熟、市場空間較大、發展前景較好的領域傾斜,包括綠色交通運輸項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綠色農業開發、工業節能節水環保項目、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項目和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生態文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9月,郵儲銀行出台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關於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發展綠色金融的指導意見》,並配套印發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加強綠色銀行建設三年規劃》,分別提出了未來郵儲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九大重點任務和33條具體措施,積極建立並持續推進綠色銀行管理體系、多維度發展體系、指標監控體系。
郵儲銀行將綠色信貸等綠色金融相關指標納入績效考核范圍,逐步提高渠道結構、“三農”和小微金融服務等綠色金融相關指標權重,將綠色貸款納入全行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中。
在加大正向激勵作用的同時,郵儲銀行還開展公司授信和綠色信貸專項審計活動,督導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2017年對上海、浙江、寧波、內蒙古、山東、廣東、青海、江蘇、吉林和深圳等11家分行開展了綠色信貸專項審計工作。
在總行的全面布局下,各分行也結合當地特色嚴格落實綠色金融實施規劃。不少分支行把環境和社會風險納入銀行信貸全流程作業中,並且為符合綠色金融授信政策的企業開辟出了一條全流程綠色通道:上門服務、利率優惠、優先審批、優先放款,大幅提升了綠色企業的金融可得性和獲得感。
扎實防范信貸環境風險
“我行已把環境和社會風險納入銀行信貸全流程作業中,摸清信貸客戶產品的環境與社會影響是信貸員日常客戶走訪、企業調研的重要工作內容。”郵儲銀行廈門分行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郵儲銀行廈門分行在2016年自主創建了“信用風險客戶名單”系統,這份名單涵蓋政府下發的環保行政處罰名單、重點排污企業名單、廈門餐飲業禁設區域清單。根據這份名單,分行第一時間篩選出環評不達標、社會履責不到位的企業,幫助一線從業人員把好環境風險准入關。得益於嚴格的審查審批流程,該分行保証了優良的信貸質量,未產生一筆因環保問題引起的不良貸款。
近年來,隨著環境、氣候和資源對宏觀經濟和微觀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和深遠,融資項目以及金融資產的風險防控變得日益緊迫。郵儲銀行主動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已將防范風險管理與綠色金融戰略有機結合:
健全環境和社會風險制度工具體系。郵儲銀行重點從操作流程、管理辦法、產品制度等方面,完善環境和社會風險制度體系,優化公司授信、小微企業貸款“三查”資料清單,對鋼鐵、火電等行業及存在重大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客戶進行分類差異化管理。
實施環境和社會風險的全流程管理。郵儲銀行從客戶營銷、盡職調查、審查審批、簽約放款、貸后管理等環節,實施綠色信貸的全流程風險管理。不斷提升綠色信貸和“兩高一剩”業務的審查審批技術,堅持“環保一票否決制”。
健全環境風險防范機制,開展信貸環境風險專項排查活動。2017年,郵儲銀行總分支行四級聯動組織環境風險專項排查,對10萬多存量客戶開展全覆蓋的環境問題風險排查,針對發現存在潛在環境風險的客戶和項目,逐戶分類制定風險處置措施,主動防范化解潛在環境風險。2018年組織信貸環境風險“回頭看”專項排查,進一步擴大排查范圍,重點對2017年排查存在潛在環境風險客戶和項目、各地“散污亂”企業、安全生產失信聯合懲戒黑名單、重點監控企業等敏感客戶進行排查,有效防范風險。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廣告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