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國際互聯網平台公司不跨界壟斷、不搞金融

黃奇帆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胡巍 攝)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李永華)12月29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中國經濟周刊》、中國信通院、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經濟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
在論壇上,重慶市原市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直言,我國互聯網公司電子商務走向世界仍有不少與國際規則不接軌的問題。
據黃奇帆介紹,全球貿易出現數字化趨勢,超過12%的跨境貨物貿易通過數字化平台實現,預計今后10—15年時間,全球貨物貿易呈2%左右的增長、服務貿易量15%左右的增長,而數字貿易則是25%左右的高速增長,20年后世界貿易格局將形成1/3貨物貿易、1/3服務貿易、1/3數字貿易的格局。
面對這樣的趨勢,黃奇帆認為,我們要抓住數字經濟機遇,創新思路,挖掘和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點,大力發展以數字技術為支撐,高端服務為先導的數字服務出口,擴大數字經濟領域的服務出口,包括雲服務等。積極培育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數字服務貿易集群。要發揮中國和世界最大的數字經濟系統的優勢,推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智移雲)的發展,並以大智移雲的顛覆性功能,提升推動智慧城市、工業制造4.0體系等方面的發展。
黃奇帆也指出了我國數字貿易與全球規則的接軌問題。一方面,招商引資方面,比如由於外商投資企業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上境外的郵箱和交流軟件不太方便,影響跨國資料和數據交換。另一方面,我國互聯網公司電子商務走向世界有很多與國際規則不接軌的問題,比如國際上互聯網平台公司不跨界壟斷、不搞金融、網絡交易交稅、網絡支付與信用卡體系競爭問題、涉及共享經營平台發展的約束規則等等都與我國國內發展的狀況不同。為此,深入研究解決數字貿易的市場集中度、隱私保護和安全威脅等國際規則,一要加強國際間數字貿易合作,確保網絡開放、自由和安全,支持國際數字貿易自由化和便捷化﹔二是確保雙方數字經濟政策處於全球合理共識之﹔三是通過雙邊多邊合作確保構建堅實的國際數字貿易規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