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厲以寧在家為中國經濟論壇作主旨演講:當前考慮經濟的重點在哪兒?答案在結構性調整

王紅茹
2018年12月29日13:55 |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
小字號

厲以寧(《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2 (2)

厲以寧(《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王紅茹) 雖值寒冬時節,但人民日報社報告廳卻暖意融融。

  12月29日,由《中國經濟周刊》、中國信通院、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經濟論壇在人民日報社舉行。

  剛獲頒“改革先鋒”獎章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因身體不適不能出席,特別為論壇現場發來了視頻演講。

  這已經是厲以寧教授連續第七年為中國經濟論壇作主旨演講。

  在這次論壇上,厲以寧指出,當前考慮經濟的重點在哪兒?答案就是結構性調整。因為結構性調整是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

  “單純地看經濟總量,很可能會引起一些誤解。”厲以寧舉例說,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從經濟的角度分析,這個事件的重點在哪兒?在結構,而不在總量,因為中國在當時只是一個以手工業品為主的國家。

  “現在來看,結構問題同樣很重要。中國現在應該做的,是加快現有技術的推廣。一方面,需要提高整個技術水平﹔另一方面,我們最需要的是現代技術和人才。”厲以寧說。

  他認為,當前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是舊的發展方式。“舊的發展方式沿襲多年,我們也習慣了,但是,要進一步把新技術放在首位,舊的發展方式必須改變,隻有這樣才會有新技術和新產品。”厲以寧提醒說,“因為經濟變化是很快的。如果不用新的生產方式來做,我們在跟其他國家競爭的過程中,仍然會走在后面。”

  在談及新技術時,他說,現在很多新技術首先是在軍工部門產生的,有些地方已經把軍用和民用結合在一起。今年上半年,他到江蘇考察高科技產業,發現江蘇就是將民用融入到了軍工生產中。

  “既然新技術是我們自己生產出來的,就不要怕人家說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還要繼續提高。因為在國際競爭中,我們一定要有新的優勢,在軍工與民用互相打通的情況下,我們的步伐會更快一點。”

  已經89歲高齡的厲以寧教授依然在為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建言獻策。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厲以寧教授獲“改革先鋒”稱號,並獲頒改革先鋒獎章。他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的理論學者之一,參與推動我國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主持起草了《証券法》《証券投資基金法》,為我國經濟改革發展和制度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責編:李棟、朱一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