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三體》廣播劇引領國產IP原創改編新時代

2019年11月26日21:33 | 來源:東方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三體》廣播劇引領國產IP原創改編新時代

  2019年7月,《三體》日文譯本上市,首周即售出10萬冊,在日本圖書界掀起一陣“三體”熱潮。迄今為止據不完全統計,《三體》已被翻譯成19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其中英文版銷量已經超過100萬冊,中國科幻贏得世界目光,是國產文化作品走向世界的標杆性成就。近日,根據原著小說改編的《三體》廣播劇在喜馬拉雅聽書平台上線,此次廣播劇的獨特形式將從蘊涵豐富的聽覺渠道拓展“三體”這一世界頂尖科幻IP,用更加符合當代受眾需求的新穎手段,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一、獨具特色的中國科幻,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三體》是土生土長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科幻。作者劉慈欣的創作蘊涵著中國人獨有的文化背景、生存智慧和家國情懷。面對終將到來的實力懸殊的外星入侵,人類堅定不屈的態度源自華夏文明數千年生生不息的積澱﹔世界各國平等團結,合作應對外敵的設想,則是植根中國人靈魂深處的國際主義情懷﹔而對如“掩體紀元”“威懾紀元”等未來社會形態的奇異暢想,也與國人注重謀略和智慧的兵家傳統和注重實踐,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密切相關。可以說,《三體》是隻有中國的土地才能夠孕育出的科幻巨制,其世界觀設定、情節走向和基本邏輯,都是純粹“中國”的。

  常有說法認為,因為《三體》震撼奇異的視覺奇觀需要足夠的特效技術支持,因此“好萊塢”似乎是改編《三體》影視作品的中最佳選擇。但實際上,文化背景不同的創作團隊,是難以處理好《三體》如此“中國”的思想內涵的。國人必須自己來講述自己的故事,不僅是要准確傳達原著的精神內核,把中國人民對人類未來發展的積極認識,對進行更深層次國際合作的期待,以及和平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通過《三體》IP的國際影響力更好地推廣給世界人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二、中國IP改編類型遍地開花,國創廣播劇如何突出重圍

  《三體》作為具有國際視野的科幻IP,需要相應為之配備全方位、多媒介、多元化的開發擴展戰略。之前對於《三體》IP的開發僅著眼於影視劇的創作,我們還需要開發各類全新的、同樣易於受眾接受的如游戲、漫畫、音樂、周邊等改編類型,用中國最好的科幻文學作品來為中國的科幻文化產業打頭陣:而《三體》廣播劇就是“三體宇宙”“遍地開花”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廣播劇作為廣受歡迎的聽覺藝術形式,相比於單純的有聲電子書具備更強的敘事性、氛圍感和情緒沖擊力。此次三體廣播劇由資深廣播劇制作團隊729聲工場傾力打造,數位經受過市場考驗的國內一線廣播劇演員加盟,通過“卡司”保証了廣播劇的流量及傳播的同時,主創團隊更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進行嚴謹的原創改編工作,將廣播劇獨有的懸疑氛圍和解謎節奏與《三體》原著中緊張刺激的情節有機結合,並在音效、配樂和轉場等技術細節上精益求精。

  打鐵還需自身硬,《三體》廣播劇不能僅依托《三體》IP的影響力,而必須以代表國創廣播劇最高制作水平的原創性和優良素質,在“三體宇宙”、乃至與其他IP改編相關作品的爭奇斗艷中“殺出重圍”。

  三、瞄准市場發展,喜馬拉雅率先進入廣播劇大制作時代

  對於《三體》的科幻世界來說,聽覺可以塑造更加豐富的想象世界,甚至可以用聲音的表意能力彌補畫面上表現不足的空白。原著作者劉慈欣非常看好“聲音的力量”對“三體宇宙”的精彩呈現:“在我看來最好的科幻是能夠用最真實的細節把人類帶到想象力的邊界,從這個意義上說,聲音可能是科幻最好的載體之一,因為它提供身臨其境的細節,也提供想象的空間,我相信當科幻遇到聲音,更多人能夠憑借想象的力量,尋找我們是誰,我們往哪去的終極答案。”

  曾經人們認為單純的聽覺不能滿足人類娛樂和學習的需要,“聽書”看似復古,“廣播”似乎是上個時代的事情﹔但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廣播”借助網絡平台復生,成為當代成年人在上班路上、跑步途中、日常休閑時間段裡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渠道,“聲音的力量”在快節奏的多媒體時代,重新成為一種主流。

  在不斷增長的“聽書”需求面前,廣播劇具備廣闊的前景,在不遠的將來有成為不輸於音樂、影視劇的重要文化媒介的潛質,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逐漸培養起收聽廣播劇的習慣。《三體》廣播劇的改編標志著廣播劇即將進入大制作時代,為中國IP改編開拓出一條新路﹔在以后的發展中,喜馬拉雅將會在平台上推出更多優質的廣播劇內容,為國內文化產業的全媒介轉型提供典范示例。

(責編:馮粒、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