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二:

潛力大:中國經濟“破局”的關鍵支撐

車柯蒙
2021年01月12日08:09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小字號

2020年,中國經濟在風險挑戰中破浪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世界帶來全方位沖擊。同時,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全球經濟持續下行,國際格局加速演進。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2020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張世界矚目的發展答卷。

在一季度回落6.8%的基礎上,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提升10個百分點,同比增長3.2%。2020年10月19日,中國宣布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轉正,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蘇。

在逆境中“破局”,彰顯出中國經濟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和深厚的底蘊。而堅持挖掘潛力、釋放潛力、激發潛力,正是2020年中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關鍵支撐。

用好用足國內市場

在轉型升級中挖掘經濟發展潛力

挖掘經濟發展潛力,從我國持續優化的經濟結構裡,從快速成長的新興產業裡,更從日益擴大的市場規模裡。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比二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負轉正,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連續2個月正增長……

主要指標的變動趨勢,體現出中國經濟結構在應對疫情沖擊的過程中,實現了持續優化和換擋升級。

再看數據,2020年的中國經濟亮點多,更“新”意足:

前10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20%以上﹔

前11月,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1.5%﹔

前11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41億件,同比增長30.5%……

這一年,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與各領域深度融合,新業態正改變著中國老百姓的生活,亦成為經濟增長最具潛力的部分。

經濟潛力足,消費市場的表現更是直觀的“晴雨表”。

據商務部消息,2020年前11月,全國的電商直播場次超過2000萬場﹔上半年網上零售額達51501億元,同比增長7.3%﹔2021年1月4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元旦當日,中國票房達到6.01億人民幣,創下近10年來最高紀錄……

2020年,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人,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成為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

居民消費的底氣,更來源於穩中向好的就業形勢。2020年,圍繞穩就業、保民生,各級政府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就業形勢出現了積極變化。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多個指標由負轉正,GDP同比增長0.7%,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6%。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放管服”改革中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2020年12月17日,一筆2463.8萬元的船舶退稅款在國家稅務總局洋浦經濟開發區稅務局辦結,並於2小時內到達企業賬戶,這是全國首筆“國內建造並從事國際運輸船舶退稅”業務。

這標志著海南自貿港“國際運輸船舶增值稅退稅”政策正式落地,意味著隨著政策效應的持續顯現,營商環境得以進一步優化,國內企業國際航運成本降低,航運企業開辟國際航線添了新動能。

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離不開近年來我國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實施的一系列“刀刃向內”的改革創新。

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看來,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是多年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

該壓縮的壓縮,該簡化的簡化,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強健了我國經濟發展“體格”,更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辟出新空間。

2019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居全球第三十一位,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積極成效,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明顯提升。

獲得感來源於哪裡?對於企業和群眾而言,審批少了,稅費輕了,便利多了……

2020年,我國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2萬億元財政資金,通過“一竿子插到底”的創新直達機制,下達時間從120天以上縮短到7天,確保助企紓困政策快速作用於市場主體。

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稅收紅利從“紙上”落實到“賬上”,實打實地減輕了企業稅費負擔。

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事項數量由151項減至131項,市場准入門檻不斷放寬,減審批、減材料、減環節,切實為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栽好梧桐樹,鳳凰自然來。

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新設市場主體1845萬戶,同比增長3.3%﹔全國日均新設企業2.2萬戶,日均淨增1.2萬戶﹔日均新設市場主體6.7萬戶,日均淨增3.9萬戶﹔前三季度,全國共注吊銷市場主體779.7萬戶,同比下降7.9%。

市場主體快速發展,投資信心明顯增強,正是我國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的生動寫照。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激發經濟發展潛力

臨近春節,來自馬來西亞的貓山王榴蓮正在重慶一家超市熱銷,經過重重防疫檢驗的榴蓮令中國“吃貨”們稱贊不已。

樹熟的榴蓮從馬來西亞巴生港出發,海運至廣西北部灣港后再轉乘“陸海新通道”班列運抵中國消費者餐桌,較傳統運輸運方式節省約20天,節約了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貿易商獲了利潤,消費者飽了口福。

2020年1至11月,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重慶—欽州)開行1137列,同比增長36.82%,為西部地區開發開放注入強勁動能。

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國際貿易投資大幅萎縮,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面對愈加復雜的發展環境,中國選擇開放大門,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中國方案。

2020年9月,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辦。這是疫情發生以來,由中國舉辦的首場、也是全球最大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國際經貿活動。

兩個月后,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如期召開,來自124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成交額達726.2億美元。

為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國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市場主體提供支撐。全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由40條減到33條,自由貿易試驗區由18個增至21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

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堅持對外開放,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僅為全球經濟創造機遇,也為自身發展謀求先機。

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3%……

全球貿易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的逆勢增長,彰顯出開放的中國所蘊含的發展潛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趙福軍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持續擴大開放,正引導著我國企業利用好世界機遇,推動國內生產標准與國際標准協調、融合,推動國內市場規范升級,提升生產經營的標准和品質,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 

 

相關閱讀:

“中國經濟2020”系列報道一:韌性強——中國經濟“轉正”的關鍵密碼

(責編:車柯蒙、劉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