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非法集資盯上“養老錢” 專家:加大打擊力度 豐富養老服務供給

杜燕飛 陳棟 李彤 馮亞濤
2021年07月12日12: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非法集資作為金融領域典型的‘無照駕駛’行為,多年來糾而復生、屢禁不止,已經成為非法金融‘牛皮癬’。”在7月8日銀保監會召開的“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打非局副局長胡美軍表示,近年來非法集資新業態、新形態不斷冒頭,涉農涉老等領域的存量風險加速釋放。

人民網記者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發現,近一年來,反映涉嫌養老詐騙或非法集資的留言有千余條,涉及虛構養老實體、夸浮養老能力等內容。在養老領域,一些機構和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以房養老”等名義,以“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實施非法集資活動吸收老年人資金,給老年人造成財產損失和精神傷害。

多位專家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養老服務供需之間尚存在矛盾、老年人風險識別和防范意識薄弱等問題,是此類亂象屢禁不止的原因。專家建議,要加大在養老領域對非法集資的打擊力度,隻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多元化、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才能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

以養老為名行非法集資之實

近一年來,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有不少反映涉嫌養老詐騙或非法集資的留言。記者梳理發現,這些案件往往打著政府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幌子,通過精心策劃,利用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識,對冗長的合同及相關法律條文不熟悉等特點,以繳納會員費等形式承諾高額返利,行非法集資之實。

此前,在銀保監會發布的風險提示中,建議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購買投資理財產品前,多咨詢正規金融機構的專業人員,多與家人商量,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証收益”等話語迷惑。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慎重對待合同簽署環節,不在空白合同上簽字,不隨意提供身份証、銀行卡號、密碼、驗証碼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濫用或非法使用。

“不法企業承諾的高額利息,主要來源於老年人繳納的費用,屬於拆東牆補西牆。”業內人士認為,多數企業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服務和收益能力,高額利息僅為欺詐噱頭,一旦資金鏈斷裂,高額利息無法兌付,本金也難以追回。同時,大量來自社會公眾的資金難以得到有效監管,存在轉移資金、卷款跑路的風險。且欺詐、誘騙的做法,嚴重擾亂了老年人的正常晚年生活。

養老服務供需矛盾待解

圍繞非法集資涉老化的話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對人民網表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為18.7%,養老服務供需之間的缺口較大,給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導致了養老騙局的出現。

在趙錫軍看來,近年來相關部門加大了打擊力度,金融監管部門把非法集資行為作為重大金融風險來處置,原有的“買房養老”等較為明顯的養老騙局被識破。但不法分子也在改變方式,出現了“預付養老”等隱蔽性更強的新騙局。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投資者教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普通民眾特別是老年人的金融素養存在一定欠缺,對非法集資等活動的識別和防范能力較弱,容易掉入各種騙局。

“此外,部分老年人子女工作、生活較忙,日常疏於與父母溝通交流。一些不法分子以組織旅游、身體體檢等活動為幌子,部分滿足了老年人社交、情感等需求,具有較大的欺騙性。這也是養老領域非法集資行為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董希淼說。

值得注意的是,《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說:“《條例》明確了非法集資的定義,確定了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的相關原則,加大了對非法集資的懲處力度,對防范和處置養老領域的非法集資,保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多方合力守護老年人的“錢袋子

“針對各類養老騙局,要多措並舉,協同發力,進行綜合整治。金融管理部門要落實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加大對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行為的打擊和處置力度。”董希淼建議,要開展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投資者教育活動,提高老年人識別和防范非法集資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董希淼說,對個人而言,要擦亮眼睛,增強意識,謹防落入各類養老騙局。在選擇養老機構時,一定要選擇經民政部門設立許可、備案和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登記的養老機構,不要選擇無資質的養老機構,不要輕易支付各類“定金”“預付金”﹔在選擇金融產品和服務時,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和服務,要仔細看清相應的合同條款,避免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

“有養老需求的當事人,購買養老服務的時候,一定要理智,要提高警惕,弄清楚供應商的資質、信用狀況、服務能力等,不能隻聽宣傳。”趙錫軍表示,公眾要多積累這方面的知識,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引導,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

趙錫軍認為,目前我國在養老服務供應商資質管理方面,還沒有明確、統一要求。“在我國,養老服務供應商由民政部門管理,但涉及到融資業務的時候,金融管理部門如何介入?這一塊目前有待完善。”他認為,無論是買房養老,還是預付款養老,都具有金融屬性。需要金融監管部門一起參與管理,確保金融服務的有效監督和管理。

“還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和產業,加快多元化、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滿足中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董希淼說。

(責編:趙超、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