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亞馬孫雨林部分地區從“碳匯”變“碳源”

2021年07月19日08:3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亞馬孫雨林部分地區從“碳匯”變“碳源”

  全球面積最大熱帶雨林的部分地區從“碳匯”直接變成“碳源”?據英國《自然》雜志7月1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指出,森林砍伐和區域氣候變化可能威脅到亞馬孫雨林大氣中碳的緩沖潛力,研究發現,一些地區的碳排放超過了碳吸收。研究結果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了氣候變化和人為干擾的相互作用,以及這種相互作用對全球最大熱帶雨林碳平衡的長期影響。

  亞馬孫雨林或稱亞馬孫流域,是全球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因此,亞馬孫雨林對於大氣中碳的累積和儲存具有關鍵作用。人為森林砍伐和氣候變化這類因素被認為引起了碳匯能力下降,改變了當地含碳氣體的平衡,而這種平衡是衡量生態系統健康的指標。

  此次,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科學家盧西亞那·蓋提及其同事,整理了2010年至2018年巴西亞馬孫流域上空對流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的飛機觀測結果。對流層是地球大氣的最下層,研究團隊對四個地點的逾600例垂直分布(從地表到海平面以上約4500米)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亞馬孫流域東部的總碳排高於西部。具體而言,亞馬孫流域東南部被鎖定為一個淨碳排放源,在研究期間從“碳匯”直接變成了“碳源”。研究人員認為,旱季和森林砍伐的加劇對當地生態系統構成了壓力,導致火災事故增多,這些可能是造成東部碳排放增加的原因。(記者張夢然)

(責編:趙竹青、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試點場景超132萬個:您應該知道的數字人民幣最新研發進展
  人民網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杜燕飛)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 2019年末以來,人民銀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奧會場景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央行首次發布數字人民幣白皮書 專家:試點成果顯著 安全普惠是后續重點
  人民網北京7月18日電 (李彤、黃盛)試點場景超132萬個、累計交易7000余萬筆、與現鈔長期共存、沒有利息、不預設推出時間表……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了《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首次面向國內和全球系統披露數字人民幣研發情況,表明央行在數字人民幣研發上的基本立場,闡釋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標願景、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思考。 多位專家向人民網財經表示,我國的數字人民幣在貨幣特征、運營模式、錢包生態建設、合規責任、技術路線選擇、監管體系以及影響等方面形成了初步設計思路,並在各地多場景的應用試點過程中取得了較大成果,有效提升了大眾對數字人民幣安全性、便捷性的認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