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人均國民總收入邁過1萬美元門檻(小康夢圓②)

本報記者  邱海峰
2021年07月21日05: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縣新安鎮於家庄村建設綠色生態西紅柿採摘園,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採摘,有效增加了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圖為村民正在給生態西紅柿裝箱。
  武志偉攝(人民視覺)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有10多個專業村上萬名村民從事農作物秸稈加工業,產品俏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年創匯達150萬美元,增加了村民收入。圖為郯城縣馬頭鎮草編合作社社員在整理用秸稈編制的工藝品。
  房德華攝(人民視覺)

  近日,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俞村鎮的百畝荷花競相開放,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帶動村民增收。
  江建興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開發獨具民俗特色的文化演藝產品,今年上半年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4億元。圖為通道侗族自治縣芋頭古侗寨景區的民俗演出現場,演員在表演侗族歌舞。
  李尚引攝(人民視覺)

  最近,一則“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超過1萬美元”的消息成為不少人線上線下熱議的話題。

  作為我國小康社會建設所蘊含的重要民生指標之一,人均GNI(國民總收入)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幾十美元增至如今的1萬美元以上,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向中低收入國家、再到中高收入國家的躍升,人民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全面小康有了更高的含金量。

  

  了不起的成績

  “突破1萬美元,了不起!”日前,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最新的人均國民總收入數據,引來網友紛紛點贊。

  人均GNI為何如此受關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對本報記者分析,理解人均國民總收入,首先要看國民總收入。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注釋,“國民總收入,原稱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總額”。

  “GNI和我們常關注到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都是重要的經濟指標,二者的差別在於,GDP是個生產概念,主要反映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變動情況﹔而GNI主要反映一個國家收入水平和宏觀收入分配狀況。因此,GNI除以年平均人口計算得到的人均GNI主要反映的便是一個國家獲得收入的人均水平,是衡量我國小康社會建設的指標之一。”

  那麼,人均GNI邁過1萬美元門檻是個什麼水平?又意味著什麼?

  縱向來看,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均GNI處於很低的水平,到1962年隻有70美元,到1978年也隻達到200美元。但改革開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10年,我國人均GNI達到4340美元﹔2019年,進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比1962年增長147.7倍,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按世界銀行標准,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2020年,我國人均GNI繼續保持在1萬美元以上。

  橫向來看,我國人均GNI在1962年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4.6%,2018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85.3%,比1962年提高了70.7個百分點。世界排名方面,2000年,在世界銀行公布人均GNI數據的207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排名僅為第141位﹔2019年,在公布數據的192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上升至第71位,較2000年提高70位。

  專家指出,無論是從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大幅增加還是從全球比較來看,中國人均GNI突破1萬美元都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績。特別是考慮到人口規模,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其他哪個包含14億多人口的區域能實現人均GNI超1萬美元。而且,不單單是一個數據,中國人均GNI的增長還更多體現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上。

  居民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

  聽說人均國民總收入已超過1萬美元(以人民幣計價,7萬元以上),在江蘇鹽城一家鋼鐵廠務工的王東深有感慨:“國家的發展真是越來越好了,我們老百姓特別自豪。”

  不過,王東也有些疑惑。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現在的工資每個月5000多元,一年下來的收入接近6.5萬元,在當地不算低,但感覺還夠不上人均國民總收入的水平。

  據了解,對於人均GNI破萬,大家稱贊這一巨大成就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像王東一樣,疑惑“自己拖了后腿”。

  對此,白景明解釋道,人均GNI和日常所說的居民收入並非同一個概念。從分配的角度來看,宏觀收入分配的主體不僅包括居民,還包括企業和政府,在收入形態方面體現為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等方面。因此,從規模上來看,人均GNI是要高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既然和收入不一樣,那是否意味著人均GNI破萬和個人的關聯並不大?其實不然。這就好比分蛋糕,做大了,大家分到的蛋糕也會隨之增加。事實上,中國人均GNI增加也更多體現為居民個人收入的較快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扣除價格因素后,2011年—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2%,十年累計實際增長100.8%,即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

  把時間軸拉長,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持續較快增長,不斷邁向新台階。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首次跨入3萬元大關,比2000年實際增長4.4倍,年均實際增長9.2%。我國居民用60年時間實現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萬元大關,分別用5年時間實現跨2萬元與3萬元大關。

  7月15日,“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半年報”發布,其中居民收入增長繼續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1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兩年平均實際增長5.2%。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目前中國經濟整體上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收入增長接下來仍然會得到比較好的支撐。

  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已突破1萬美元的基礎上,人均GNI未來能否繼續保持增長?

  據了解,從數量上看,中國人均GNI與人均GDP數值基本相當。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中國經濟還有很大發展潛力,這也意味著,隨著GDP繼續保持增長,人均GDP與人均GNI都還有進一步增加的空間。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1年上半年GDP為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劉愛華表示,從供需循環、市場信心、內需持續增強來看,下半年中國經濟還是有望保持持續穩定復蘇的態勢。

  對於中國經濟,國際社會紛紛看好其增長前景。6月初,世界銀行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8.5%﹔5月,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預測的7.2%上調至8.2%﹔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8.4%。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全球評級公司日前也表示,鑒於中國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並迅速開展疫苗接種工作,預測2021年中國實際GDP將增長8.3%。“未來幾年,中國有望維持高於中等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率。”

  從個人收入的角度來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印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的目標,包括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資收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規劃》還提出,以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勞動者、農民工等為重點,促進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有助於在人均GNI持續增長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讓更多人的‘錢袋子’鼓起來,推動縮小收入差距,進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白景明說。

  前景向好,挑戰不容忽視。7月1日,世界銀行發布高、中、低收入國家的最新分組標准,人均GNI大於等於1269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小於等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介於1046美元至12695美元的均屬於中等收入國家。專家指出,這意味著,雖然中國的人均GNI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在縮小,但目前還是處在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依舊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當前,“中等收入陷阱”問題仍需重視。

  “面對風險挑戰,我們要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多下功夫,推進綠色發展。”白景明說,總的來看,中國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特別是在去年受疫情沖擊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沒有出現結構失衡、惡性通脹及失業率大幅上升等情況,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人均GNI繼續保持在1萬美元以上,這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增強了底氣與信心。

(責編:白宇、趙欣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