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網絡盜播體育賽事難在哪兒?如何破?

激動人心的東京奧運會、精彩紛呈的歐洲足球錦標賽……網絡觀賽已成為廣大網民暑期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不僅如此,數以億計的用戶人群、規模龐大且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更讓體育賽事網絡直播成為公認的“金礦”。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盜播技術門檻低、法律維權成本高、公眾版權意識仍待提高等原因,當前網絡盜播體育賽事仍然屢禁不絕,近期的東京奧運會、歐洲足球錦標賽等均被一些網絡平台侵權盜播。
上百家平台盜播東京奧運會、歐洲足球錦標賽等熱門賽事
記者從東京奧運會賽事直播版權方了解到,據其監測系統顯示,自7月21日首場賽事開始以來,已發現42家網站侵權點播比賽。23日開幕式當晚,僅有延時點播權限的騰訊視頻直播了奧運會開幕式。事后騰訊針對此事發布公告表示,直播行為“系對點播版權超范圍使用”“收到版權方要求立即停止超范圍使用,下線直播流”,並就此向公眾及版權方道歉。
據歐洲足球錦標賽版權方監測系統顯示,從6月12日揭幕戰起,國內就有百余個平台、渠道涉嫌侵權播出相關內容。7月12日歐錦賽決賽,版權方共監測發現直播侵權平台107個,電腦端126個。為吸引用戶,部分平台還大張旗鼓地對直播進行宣傳。
記者以“歐錦賽直播”為關鍵詞在網上檢索,出現大量相關結果。一些網站可以直播回放,還有一些以嵌套、跳轉的方式,賺取流量。如一個名為“體育直播”的網站,可以觀看多項熱門賽事,每項下面都鏈接了六七個可供跳轉的直播網站,還標注了“最快”“超清”等關鍵詞。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盜播案件近年來上升趨勢明顯,從電競類游戲到中超聯賽賽事均有涉及。
盜播門檻低、收益大、維權難成為治理堵點
此前,由於法律定義模糊,體育賽事網絡直播版權保護難度很大。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著作權法將直播、短視頻等視聽作品也納入法律保護范疇,顯著強化了相關權利法律保護力度,但治理網絡盜播仍非易事。
——盜播技術門檻低、成本低。盜播的核心是三點:突破版權方防火牆、錄下賽事視頻、放在網絡平台上播出。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版權方設置的“防火牆”很容易被破解。互聯網“防火牆”領域專家告訴記者,盜播網站往往通過更換域名、網站名稱等方式持續進行違法傳播活動,侵權方式多樣,錄屏APP制作最低僅需幾百元,硬件採集卡也僅千元左右。
網上一家月銷3000+的軟件開發店鋪老板告訴記者,制作一個視頻播放網站僅需2500元,10天即可交付。不僅如此,申請海內外域名、更換域名等都能得到店家協助。
——版權方維權成本高,部分“睜隻眼閉隻眼”。“按下葫蘆浮起瓢,這邊封了一個直播App,那邊人家又做了一個。”多名版權方工作人員表示,創新傳播方式、架設境外服務器……盜播者種種操作令版權方維權困難重重。
中國移動咪咕法務團隊表示,對體育賽事盜播進行侵權取証需要較高的固定証據成本,且維權成果往往並不理想。因此一些版權方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為侵權者留下了“空間”。
——巨大的侵權利益驅動。據第三方調查機構數據,2020年中國體育競賽表演活動規模約為318.4億元,體育直播用戶規模為1.38億人,且均在持續增長。多名專家表示,盜播從中獲得的巨大利益可謂“肉眼可見”。如參考海外數據,根據一份行業研究報告,盜播給英超俱樂部每場比賽至少帶來高達100萬英鎊的損失,西甲官方認為盜播一年造成損失超4億美元。
——公眾版權保護意識仍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們都是點開就看,根本也沒有想過哪個平台是版權方。”沈陽市民丁先生坦言,除了音樂、電視劇和書籍,他並不知道體育直播也有版權。不少受訪者表示,盡管一些侵權網絡平台存在畫面模糊、直播信號差等問題,但如果版權方提供的直播需要付費,他們便會更傾向於尋求免費資源。
治理體育賽事網絡盜播亟需多維施策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快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立法。專家認為,解決體育賽事直播盜播治理難應多方發力、多維施策。
記者從國家版權局獲知,東京奧運會期間,將在三方面加大監管規范力度:一是重點打擊公眾賬號特別是短視頻、直播平台賬號未經授權集中批量在網絡平台上傳、傳播東京奧運會賽事節目的行為﹔二是嚴厲打擊公眾賬號提供奧運會節目盜播鏈接的行為﹔三是著力整治網站、APP等未經授權非法轉播奧運會賽事節目的行為。
“目前,國內體育賽事網絡版權運營主要有免費觀看和付費會員專享兩種模式。”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說,版權方需要合理考慮付費會員的運營模式,一方面提供優質的解說資源,用內容帶動消費﹔另一方面要特別注重升級用戶體驗,不讓“盜播”有機可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要保護知識產權,但同時也要重視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不斷提高的文化消費需求。
“如何實現保護版權方權利與滿足公眾文化需求之間的平衡是目前學界和業界都正積極探索的難題。”劉俊海表示,版權方“以廣告代收費”不失為一個當前可行的辦法。“觀眾以時間換取權利,比如,看合理時長的廣告,即可免費觀看轉播。這有利於企業平衡好合理營利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
他同時提醒,要特別警惕網絡平台依仗壟斷優勢,借公眾文化消費剛需牟取“不義之財”。
北京金理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韓冰表示,新著作權法大幅提高了侵權違法成本,將賠償金額從五十萬元上限提高到五百萬元,這也是鼓勵版權方積極主張權利,打擊侵權。“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如果版權方自身都怠於行使合法權利,侵權行為將更加無從杜絕。”
專家認為,打擊治理網絡盜播,離不開持續提升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但更需壓實監管責任、提高監管技術水平。
專家建議,有必要共建行政、司法、社會三位一體的版權保護新格局。有關部門應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聯合打擊力度。司法部門應建立健全判定賽事節目可版權性的裁判標准,合理分配侵權舉証責任,對體育賽事直播侵權行為加大判罰力度。情節嚴重的,公安部門還應及時介入。
此外,各市場主體應創新技術手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打造監測、阻斷、存取証等相關平台,為打擊盜播提供技術支持。(參與採寫:常紓萌、劉習)【編輯:房家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