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解局】這絕對是房地產市場的大新聞

2021年07月27日10:55 | 來源:俠客島
小字號

7月22日,國務院召開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住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有關工作。

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解決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問題,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他也多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次國務院會議,可以說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對房地產市場來說,這絕對是值得注意的重磅新聞。

會議有兩個主題,排第一位的便是“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這個表述大家或多或少在新聞中都見過。結合從去年年底到今年的一系列重大會議和政策來看,在“十四五”時期,這會是房地產市場最核心的關鍵詞之一,也是住房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這是目前住房供應體系的短板。形象地講,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商品房供給體系已經比較完善,是條“長腿”﹔但住房保障體系,尤其是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相對滯后,可以說是條“短腿”。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走起路來自然就不穩當。

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現象。特別是在一些人口淨流入、房價偏高的大城市,對新市民、青年人來說,“買不起房、租不好房”是非常切實的現實痛點。中國人講“安居樂業”,不能安居,何談樂業?

因此,短板必須要補,抓手就是要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解決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明確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

租金低,體現“保障性”﹔不超過70平米的小戶型,體現的是保障房的過渡性質。保障房的性質是保障,不能掉入“福利陷阱”,這點要實事求是。

既然是保障性租賃住房,政府就要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在國辦的《意見》中,有相當多的條款引發了市場關注,如“探索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允許利用企事業單位自有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變更土地用途,不補繳土地價款”“允許將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不補繳土地價款”等﹔同時,中央還會配套補助資金,降低稅費,加大金融支持。

直白點說就是,中央希望各種主體來參與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且會在土地、財稅、金融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而且這些政策中很大一部分是針對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以前,有些保障房建在了比較偏遠的地方,周圍基礎設施和配套不完善,在城裡上班的年輕人自然不愛住。現在的政策是鼓勵在城區、產業園區、交通便利區域,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希望實現“職住平衡”,而不是建設大量“睡城”、把大量時間浪費在通勤上。當然,租金要管控,得讓租戶承受得起、建房子的企業經營也可持續。

住建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價偏高或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十四五”期間,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佔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比例,應力爭達到30%以上。

啥概念呢?拿上海來說,政府提出的目標是,“十四五”期間,建設40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40%﹔廣州提出的目標則是60萬套(間),佔供應總量45%。

決心有了,就得看具體實施。

5月中旬,住建部就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一事召開了兩場座談會,北上廣深等40座城市的政府負責人參加。能看出,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促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問題,已經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國辦《意見》一出,市場關注度極高。

因為這是在房屋的供給側上做文章,緩解住房市場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對房地產市場長遠發展來說,這步棋很關鍵。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是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根本定位。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市場從業者,都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理解這句話。

的確,如果房子變成了“炒”的對象,變成了投資投機的金融產品,必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流入房地產。這不僅加大調控難度,加劇房地產和實體經濟的失衡,還會在全社會積累更大的金融風險。

但一些地方和部門腦子還沒轉過彎,思維跟不上中央,還是明裡暗裡想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一些領導干部還把房價高低作為城市是否繁榮的標志。所以,每當經濟有下行壓力,他們就想著繼續用房地產來刺激經濟,但這種執政慣性和惰性隻能積累更大風險,帶來巨大的后遺症。

今年上半年,一線標杆性城市、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部分二三線城市,乃至一些縣城和中心城鎮,都出現了房地產升溫甚至過熱的現象﹔一些政府打著人才政策的幌子,放鬆新房限購和預售條件,助推房地產市場。

同時,部分金融機構“放水”,本該用於扶持中小企業的“經營貸”違規進入房市,一些企業加杠杆買地推高房價﹔還有諸如“深房理”這樣的組織化炒房,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這些傾向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近兩年來之不易的房地產市場穩定局面又會喪失。對此,中央高度重視,及時採取了有效措施。

說到底,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背后,是城市發展思路的轉變。是要短時間GDP的漂亮數字,還是以人民為中心、切實解決住房問題,為城市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城市管理者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頭腦清醒,嚴守房地產市場調控底線和紅線不動搖,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別做“飲鴆止渴”的傻事。(文/綾波、九段)

(責編:王仁宏、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