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生態環境部部長報“環保賬”:環境持續改善 厚植美麗中國綠色底色

2021年08月18日19:2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余璐)“我跟各位記者朋友報個賬。”在今天國新辦舉行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發布會現場,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細數了“十三五”時期我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的成效,並對“十四五”時期美麗中國建設作了情況介紹。

黃潤秋表示,“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將按照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總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生態文明實現新進步,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厚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國新辦“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余璐攝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黃潤秋談到,“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九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圓滿超額完成,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我跟各位記者朋友報個賬。”黃潤秋介紹道,大氣環境質量方面,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比2015年增長了5.8個百分點,超過“十三五”目標2.5個百分點。PM2.5,也就是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達到了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也超過“十三五”目標10.8個百分點。

水環境質量方面,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了2020年的83.4%,超過“十三五”目標13.4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比例由2015年的9.7%下降到了2020年的0.6%,超過“十三五”目標4.4個百分點。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雙雙超過90%,順利實現了“十三五”目標。

生態環境狀況方面,全國森林覆蓋率2020年達到了23.04%,自然保護區以及各類自然保護地面積佔到陸域國土面積的18%。另外,在應對氣候變化碳減排方面,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了18.8%,順利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進入“快車道”。“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措施之實前所未有、制度之嚴前所未有、成效之好前所未有。”黃潤秋用“四個前所未有”概括了“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如何?黃潤秋談到,今年上半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仍呈持續改善態勢。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9%﹔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

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從“十三五”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到“深入”,背后有何深意?在黃潤秋看來,兩字之差,意味著污染防治攻堅戰觸及的矛盾和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

“下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關鍵還是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就是要更好地推動我們環境治理從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頭預防、源頭治理有效轉變。”黃潤秋說。

“從戰術層面上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可以概括為七個字,就是‘減污、降碳、強生態’。”黃潤秋指出,“減污”就是降低污染物排放,要從“提氣、增水、固土、防風險”入手,進一步提升環境空氣質量,做好“三水”統籌,鞏固和拓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守牢環境安全底線。“降碳”就是要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強度,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強生態”就是要進一步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的邊界。

“實際上,‘減污’‘降碳’‘強生態’這三個方面各有側重,有密切關聯,相互作用、相互支撐、系統增效,它們構成的是一個整體,需要有機的整體統籌起來考慮。”黃潤秋補充道。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將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黃潤秋表示,一方面,更加突出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另外一方面,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尤其是在精准、科學、依法上要下更大的功夫,要做到問題、時間、區域、對象、措施“五個精准”,同時,要做到以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以法律的武器治理環境污染。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最近這幾年,我們頭頂上天空的‘顏值’一年比一年高了,一年比一年好看了。我們呼吸的空氣,一年比一年清新了。老百姓對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的幸福感也一年比一年增強了。”黃潤秋深有感觸地說:“從全國情況來看,2020年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在應對氣候變化碳減排方面,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了18.8%。”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黃潤秋表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必然路徑。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要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的發展道路。”黃潤秋表示,我們將給地方留足合理的整改時間,指導地方堅持“先立后破”,不搞“急轉彎”。

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目前運行情況如何?黃潤秋談到,自啟動以來,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交易價格從首日開盤價的每噸48元上升到8月17日收盤價每噸51.76元。開市一個月來,全國碳市場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702萬噸,累計成交額3.55億元。

“碳排放權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市場手段。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目標、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政策工具。”他指出,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雖然有很多年的試點基礎,但對於全社會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存在很多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因此,推進過程必須審慎穩妥。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盡快出台,修訂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技術規范體系,完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同時,生態環境部將強化市場管理,加強碳排放數據的質量管理,強化相關制度的執行落實,加強對全國碳市場各個環節的監管,有效防范市場風險。

目前,在第一個履約周期,全國燃煤發電行業2162家企業被納入到了碳市場范圍,總共覆蓋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下一步,在發電行業碳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我們將會擴大碳市場的覆蓋范圍,逐步納入更多的高排放行業,逐步豐富交易品種、交易方式和交易主體,提升市場的活躍度。”黃潤秋說。

(責編:趙竹青、高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