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熱議新職業新就業:提升勞動質量 擴展就業空間
人民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杜燕飛)9月23日,由人民網、中國勞動學會與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聯合推出的“2021勞動就業與職業發展促進行動”在京正式啟動。
議題為“賦能職業發展 促進勞動就業”的圓桌論壇環節。人民網 呂強攝
啟動儀式上,與會嘉賓圍繞“賦能職業發展 促進勞動就業”議題展開探討。嘉賓一致認為,勞動就業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目前,適應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轉型挑戰等已經成為當前勞動就業領域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新職業帶來的新就業,不僅拓展了就業空間以及就業機會,也提升了整個勞動力、勞動者的就業質量。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關心勞動者技能提升工作,先后提出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技能綜合行動、“十四五”就業促進計劃等等一系列計劃,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家用工企業,近些年來,富士康積極調整人才結構,不斷開展員工知識更新活動,加大技工培訓力度。”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張佔武表示,以新型學徒制為引領,採取線上線下培訓模式、雙師培養模式,開展多樣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同時,推進企業自主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經過3年多的培訓,富士康鄭州園區共培養了5000多名技能人才,優化了公司人才結構,提高了員工收入與技能。達到了企業與員工的雙贏。”張佔武表示。
談及企業如何更好地為員工提供更多的穩就業措施、創造最好的就業環境時,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FESCO)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郝杰認為,作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要認真地去學習或者要深知國家政策,要洞悉市場趨勢,要緊抓勞動力市場當中的供需雙方的需求。
據郝杰介紹,業態創新方面,公司近兩年在全國率先創立了殘疾人公益崗位,在全國建立了近500多個基地,解決了近3萬余名殘疾人的就業問題﹔在政務服務領域,在全國建立了70多個政務中心,解決了將近萬人的就業﹔產品創新方面,推出了政策通、補貼通,給員工創造了穩定的就業環境﹔科技創新方面,推出了優享靈工和共享用工平台,優享靈工在兩年時間內已為250萬人次提供就業機會。
“作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該牢牢在業態創新、產品創新、科技創新方向投入足夠的力量,緊跟國家政策,洞察市場趨勢,抓住供需雙方的需求,為保增長、保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郝杰說。
對於家庭服務業而言,如何加快平台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此,中服信控股集團董事長胡強表示,目前家政服務行業、母嬰服務行業或者物業服務行業面臨著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標准化的管理和培訓。下一步,中服信將開展標准化的職業崗位技能培訓,通過職業技能崗位培訓進行多點式的、多崗位式的智能化的派單服務。同時,在全國各地進行標准化的社區服務綜合體的建設,目前,已經在四川、陝西和廈門都已經建立了將近50多家綜合體。
“綜合體囊括所有的家政服務、母嬰服務、養老護理服務等一系列涉及到家庭生活方面的服務,進行綜合的一站式服務管理,提升了中服信系統裡面的服務人員就業機會和勞動報酬,也解決了將近6千多個崗位的培訓。”胡強表示。
在促進年輕人高質量就業方面,北京鏈家人力資源中心總經理曾晶表示,北京鏈家一共有2.8萬名員工,90后大概佔61%,他們是北京鏈家的中堅力量。基於此,鏈家在北京大興建有培訓基地,對於每一位房地產經紀人,從入職開始就進行免費培訓,一年時間裡提供200個學時系統化培訓,覆蓋全職業生命周期培訓,也覆蓋二手、新房和其他各個領域。
“在日常工作中,新人入職后,以90天和120天為周期,採取線上化帶教的系統管理,所有的房地產經紀人要通過一年兩次的‘鏈家高考’——博學大考,沒有達到底線都會淘汰,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曾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9年開始,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了56個新職業。那麼,新職業在新就業中將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勞動者尤其是年輕人又該如何適應新職業的發展?
對此,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企業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范巍認為,新職業是反映社會變革和技術變革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動力。新職業有三個內驅力:社會變革、技術變革以及對人民需求的滿足。整體來看,新職業帶來新就業,擴展了就業空間,提升了勞動質量,更有利於畢業生、退伍軍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的就業。
“勞動者如何更好地適應新職業,要強調的是職業和勞動者之間更深層次的匹配和更可持續的成長。在這一點上,我們認為新職業相對於老職業更靈活、更親切,更加具備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基礎。某種意義上,新職業就是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充分就業的先行軍、試驗田,要以新培訓帶動新就業。”范巍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