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保護生物多樣性 繪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

——寫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開幕之際

人民網記者 李彤 余璐
2021年10月11日07:5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生態興則文明興。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我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10月11日至15日,舉世矚目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將在“春城”昆明拉開帷幕。中國將再次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全球代表共商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一同繪就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圖景。

共赴“春城之約” 推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金秋十月,全球嘉賓齊迎盛會,共赴“春城之約”。

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土地退化是當前全球人類面臨的三大突出環境問題。各國是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需攜手並進、共商未來。

“我歡迎大家明年聚首美麗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期待各方達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執行的行動框架。”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30日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出“春城之約”,並指出,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COP15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大會於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兩階段在昆明召開,將全面總結國際社會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經驗,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謀劃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藍圖。

“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並給予厚望,將COP15視為解決日益嚴峻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關鍵歷史性節點。”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全球性會議,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鮮明的世界意義。確定這一主題就是要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體現了中國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信心和決心。

從落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到開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系列活動,再到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積極推進全球“2011-2020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和“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中國實踐,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顯著。

9月29日,野化放歸的麋鹿在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奔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已記錄陸生脊椎動物2900多種,佔全球種類總數的10%以上﹔有高等植物3.6萬余種,居全球第三。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類福祉和未來。中國將以舉辦COP15為契機,積極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踐與經驗,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與各國一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黃潤秋說。

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遏制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目前共有締約方196個,我國是最早簽署公約的國家之一。2016年12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COP13上,中國取得COP15舉辦權。2019年2月13日,昆明被選為COP15舉辦地。

昆明為何成為COP15舉辦地?雄厚的生物多樣性“家底”,是COP15花落雲南昆明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地處中國西南山地的雲南,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享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物種基因庫”的美譽。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朱鹮。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綠孔雀,比大熊貓還珍稀的野生動物,5年間在主要棲息地雲南,種群數量從56隻增長到了130隻左右﹔亞洲象,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0頭左右增加到現在的300多頭﹔滇金絲猴由1400隻增加到近3000隻﹔西黑冠長臂猿由800隻增加到1300隻左右......據調查監測,雲南約有50種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分布區域呈現增加和擴大趨勢,多種珍稀瀕危物種野生種群數量穩定增長。

在昆明,有9個植被類型、20個植被亞型、56個群系、118個群叢,分別佔雲南植被類型的75%、雲南植被亞型的59%、雲南群系的33%、雲南群叢的56%,生物多樣性總體達到物種較豐富,生態系統類型較多,局部地區生物多樣性高度豐富的水平。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雲南作出了積極貢獻。在雲南昆明,坐落著一個收集、保藏、共享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截至2020年底,這裡已保存野生植物種子10601種85046份,被稱為保護野生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

生長在被譽為“世界基因庫”的雲南高黎貢山上的珍稀植物——高黎貢球蘭。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供圖

“雲南擁有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物種資源和種質資源,在維護生態安全方面承擔著重要職責。”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天喜表示,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為我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條件,在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年來,雲南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質量穩中向好。一大批珍稀瀕危、極小種群物種得到保護和恢復。開展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等試點工作,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在全國前列。”王天喜說。

據了解,COP15大會期間,高級別會議將發布《昆明宣言》:“共建全球生態文明,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倡議”。作為COP15大會的主要成果之一,《昆明宣言》旨在呼吁各方應採取行動,響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號召,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增進人類福祉,實現可持續發展。

雲南省省委書記阮成發表示,昆明作為雲南省會城市,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地處低緯高原,風景秀美,氣候宜人,是舉世聞名的春之都、花之城。COP15在雲南昆明召開,是中國舉辦的又一次國際盛會,將為美麗中國建設留下一筆厚重的歷史遺產,將為雲南和昆明留下一張靚麗的綠色名片。

綠色辦會 COP15大會將實現全程碳中和

當下,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關鍵時期。

落實“綠色、安全、智慧、節儉”辦會理念,打造低碳高效的大會,是COP15大會的一大亮點。

“我們通過實施碳中和行動,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整個會議籌備、舉辦全過程。”王天喜介紹道,昆明市對大會期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進行了先期預判和評估,這次COP15大會預計產生約23962噸二氧化碳。為此,昆明市制定了綠色辦會工作方案,從綠色會場、綠色交通、綠色住宿等方面提出了25項減碳措施,以降低會議期間的能源消耗,提高用能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會場充分利用自然光,廣泛採用綠色節能照明系統,對人工照明進行調光控制﹔會場的布置和搭建體現節儉風格,優先採用環保、簡約的新型材料和用品﹔使用智慧辦公APP系統,參會嘉賓使用二維碼下載參展資料,獲取會議的日程、通知等,減少紙張的浪費﹔選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公共交通和共享單車等,為嘉賓和與會代表提供交通服務﹔會場提供桶裝飲用水、玻璃杯或陶瓷杯,鼓勵與會人員自帶水杯,盡量減少塑料礦泉水瓶和一次性紙杯的使用......

“COP15大會還將開展碳中和行動,通過新建碳匯林等方式抵消本次會議產生的溫室氣體。”王天喜談到,為了抵減會議產生的碳排放,昆明市從2020年開始在東川區規劃和實施36000多畝人工造林項目,選用圓柏、冷杉等本地鄉土樹種通過新建林業的方式來抵消本次會議產生的溫室氣體,最終實現本次會議的碳中和。

據介紹,COP15會議期間,各國將分享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成功經驗。COP15生態文明論壇專門設有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主題論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將圍繞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雙碳”與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實現等問題進行研討交流,動員全球各方面力量,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COP15執委辦主任、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表示,中國將繼續保持和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定力,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履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承諾付出艱巨的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共同呵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黃潤秋說,中國作為COP15東道國,將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