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燕:世界開放潛力依然巨大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孫陽、栗翹楚)近日,《世界開放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在第四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召開。作為報告的一大亮點,“世界開放指數”首次在第四屆進博會期間發布,通過29項具體量化指標,評估全球129個經濟體從2008年至2019年的開放度,並從主要經濟體開放度、地理區域開放度、開放度與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
在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張宇燕表示,《報告》旨在全景掃描世界與中國對外開放態勢,識別開放地區和開放領域“高地”與“窪地”,便利開放“高地”與“窪地”之間互學互鑒,動態平衡開放各方的開放損益,提升世界開放治理能力,從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此外,張宇燕就《報告》第一部分“世界開放全貌”作了詳細介紹,包括前6章。
張宇燕表示,識別開放水平,是一項理論聯系實踐的實証研究,需要遵循主流的論証范式:不僅要有概念、理論、方法、數據、結論等必要組成部分,而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需要嚴謹一致。通過專家界定,所謂“開放”,就是至少兩個經濟體的特定主體之間展開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上的雙向交往,形成貨物、服務、人員、資金、信息、知識、技術等的流動,以促進各自的發展。
在迄今為止的世界開放實踐中,經濟是最基礎的領域,社會和文化則相伴而生。在經濟開放中,歷史最悠久的,當屬跨境交換環節,包括但不限於跨境貿易。對外經濟開放長期以跨境貿易開放為主。
張宇燕表示,本報告以跨境貿易理論為起點,構建了對外開放理論模型。該模型同時包含了貿易、投資、金融、知識和制度等領域的開放因子。本報告將跨境開放聚焦為如下三個領域:跨境經濟開放,與此直接、密切相關的跨境社會開放和跨境文化開放。
“基於對外開放的概念和理論模型,本《報告》採用綜合指標法構建了‘世界開放指數’。”張宇燕表示,該指數的設計,遵循如下三個原則:
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的設置和數據轉換處理都嚴格基於前述對外開放理論,基礎數據的處理和指標的加權都嚴格遵從統計學理論與方法。
代表性原則。本指數測度129個主要經濟體的跨境經濟開放、社會開放和文化開放,在開放領域和開放主體兩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可持續性原則。本指數的基礎數據可得性高、數據源穩定、數據質量高、拓展應用前景廣闊等特點,可以確保持續更新與優化。
張宇燕表示,指數的測度結果及相關分析表明,世界開放自2008年以來逐漸縮小。世界開放指數從2008年度0.779下降至2019年的0.748,跌幅為4%。其中,2008年最高,2018年最低。
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各領域事務。開放指數2008年為0.6768,隨后逐年攀升,2019年達0.742。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無疑穩定了世界開放的大局,成為世界開放的積極力量,為促進人類的和諧交融繼續貢獻正能量。
張宇燕表示,基於“世界開放指數”測度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啟示:第一,世界開放潛力依然巨大﹔第二,經濟的發展或者增長,都同開放正相關﹔第三,開放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隻有以改革發展之需、國情特質之需、提升能力之需、國際責任擔當之需為出發點,才能切實把握好開放的力度、程度和速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