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業界談農產品標准化:用科學定義好吃 用數據呈現美味

2021年11月27日09:2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李彤)“黃瓜小刺最新鮮,太光太軟都不甜﹔番茄最好紅又圓,菱形青色都別選……”近期,微博、抖音上一首“挑菜神曲”被網友關注,不少人留言表示,“學到了新知識”“增長了新技能”。在“挑菜神曲”走紅的背后,也反映出了農產品缺乏標准化帶來的消費痛點。

我國農產品標准化、品牌化相對欠缺,出現了生產端的“優質賣不上優價”與消費端“優價買不到優質”並存的現象。農產品如何從“憑感覺”變為“定標准”,從“種得優”跨向“賣得好”,從“產業優勢”轉為“品牌價值”,是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

有業界人士表示,農產品標准化一直是提升我國農產品增值的重要因素。未標准化的農產品存在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大小、色澤不一,甚至出現損傷。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農產品,不同時間段口感、品質也可能不穩定,難形成統一的品牌形象。

“如何用科學定義好吃、用數據呈現美味,讓風味、營養看得見、摸得著,是農業工作者一直探索的內容。”中國中化熊貓指南聯合創始人COO馬祎表示,近年來熊貓指南一直探索用“風味輪”評價工具,將外觀、香氣、滋味、質地分解成百余個維度,使得“好吃”不在是模糊的形容詞。

推進農業標准化,頂層設計在持續發力。記者梳理發現,從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業標准化工作的通知,到今年一號文件指出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准體系,農業標准化正從農產品生產端向運輸、銷售拓延。

上述業界人士表示,農業標准化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是規范農業生產、保障消費安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標志。

馬祎表示,市場對於農產品標准化的認知在不斷提高,正從種植到銷售建立全鏈條的標准化,前端用標准化做“減法”,后端的菜籃子才能做“加法”。

“標准的探索不僅在供給側,需求側也在倒逼標准化發展。消費者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可以掃描農產品標簽中的‘三戳一指數’,通過品質戳、地理戳和時間戳,展現優質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來實現農產品的優品優價。農產品不再是等買家,而是依據市場需求來種植。”馬祎說。

上述業界人士也表示,由於農業生產受到自然環境、種植技術等因素影響,一些標准在落地時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且標准是偏學術的,執行標准的是農戶,需要有懂標准、懂農戶、懂市場的第三方幫助農戶執行標准。

(責編:王震、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