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鄉村振興局:提高脫貧人口收入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喬雪峰)11月30日,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21中國品牌論壇在北京舉行,政府主管部門代表、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共聚一堂,以“加強品牌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開展多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對話交流,解讀政策機遇,共繪品牌發展藍圖。
國家鄉村振興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陳洪波在論壇上表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鄉村振興取得良好開局。
一是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踏步趕上來,城鄉差距比降到2.56:1。脫貧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二是鄉村產業取得新發展。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14億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三是鄉村建設開創新局面。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全國超過90%的建制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5.5%,全國95%以上的村庄開展了清潔行動,絕大部分農村干淨、整潔、有序。
四是鄉村治理譜寫新篇章。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扎實建強,鄉村治理體系持續健全,農民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鄉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村規民約覆蓋率達到98%。
陳洪波表示,這些成就的取得標志著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現新的跨越,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應對國內外嚴峻風險挑戰、穩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重要支撐。
陳洪波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三農”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歷史方位和戰略定位,堅持用鄉村振興統攬‘三農’工作全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並推進,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陳洪波進一步指出,下一步,鄉村振興局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和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切實做到精准監測、及時幫扶、有序退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支持脫貧地區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不斷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切實提高脫貧人口收入,強化就業培訓,提高脫貧人口職業技能,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靈活用好公益崗位,加強公益崗位的規范管理,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於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將從財政、金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幫助他們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讓脫貧的基礎更加牢固、更可持續。對於易地搬遷大型安置區做好后續扶持工作,重點抓好搬遷群眾的穩崗就業和社區融入,確保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二是推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貫徹落實《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這兩個方案的部署要求,把握好鄉村建設的時度效,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建立健全鄉村建設行動專項推進機制,開展鄉村建設示范縣、示范鎮和示范村的創建,發揮示范引領和要素集聚作用,著力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改造。按照整治、完善、鞏固、提高的總體思路,全力抓好摸排發現的問題廁所的整改,穩步提高衛生廁所的普及率,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健全管護機制,提升整治和建設實效。
三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加強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健全黨組織全面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探索推進把鄉鎮建成鄉村的治理中心、服務中心、經濟中心,提升社會管理服務能力。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引導基層干部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發展,繼續推進農村的移風易俗,重點治理高價彩禮、人情攀比、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
四是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組織開展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試點示范,重點在一體化的地方標准、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等方面改革探索,組織開展農村公共服務發展狀況評價,加快建立農村社會事業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年度分析評價,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評價指數,發揮導向作用,推動面上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