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截至今年10月下旬,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金額接近620億元

進一步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網上中國)

本報記者  朱金宜
2021年12月03日04: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觀眾在冬奧數字人民幣試點支付體驗展上參觀。
  杜建坡攝(人民圖片)

  數字人民幣多地試點一年多來,應用場景持續創新,公眾接受度不斷提升。截至今年10月22日,數字人民幣已開立個人錢包1.4億個,企業錢包1000萬個,累計交易1.5億筆,交易額接近620億元。專家表示,普及數字人民幣應更廣更深推進全場景試點,凸顯數字人民幣的普惠性優勢,進一步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實現便捷與安全的統一。

  

  試點場景加速拓展

  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雅琦用數字人民幣在學校紀念品商店購置文具﹔在上海,王阿姨每天都能在鎮寧菜市場用數字人民幣買到新鮮果蔬﹔在成都,陳女士通過數字人民幣為身在異地的母親繳納醫保費﹔在西安,“復興壹號”智慧黨建平台已累計完成10萬多筆數字人民幣黨費繳納……從日常消費到繳費納稅,數字人民幣已深入各類生活場景。

  近日,在第六屆香港金融科技周論壇活動中,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介紹稱,目前已有155萬商戶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涵蓋公共事務、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和政務服務等領域。據悉,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數量在今年6月末已超過132萬個,截至10月8日這一數字已超過350萬個。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下半年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加速拓展,主要得益於與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平台的互動聯結。例如,京東是數字人民幣參與電商大促場景的主要平台。數據顯示,今年11月,超過10萬人在京東APP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累計訂單數超過24萬筆。網絡促銷活動具有高頻低額、瞬時支付峰值高等特點,有利於為未來普及推廣數字人民幣積累經驗,使數字人民幣成為更好用的“錢”。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指出,數字人民幣當前以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求為主。這意味著,數字人民幣必須接入盡可能多的場景,接受穩定性和易用性的檢驗。“未來央行將根據試點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數字人民幣設計和使用。”易綱說。

  普惠優勢更加顯著

  “拿著這張卡,在刷卡區貼一下就能付錢,真方便!”今年67歲的陸爺爺在第四屆進博會的數字人民幣試點區體驗到“碰一碰”支付的快樂。陸爺爺手中的“卡”,並非用於POS機消費的傳統銀行卡,而是數字人民幣可視芯片卡。據介紹,除了IC卡片式的數幣錢包,形似紅包的紙質芯片、可穿戴的支付手套等“硬錢包”形態也已研發完成,與數字人民幣APP等“軟錢包”互為補充,避免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群體被數字鴻溝隔絕於移動支付場景之外。

  “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為國內零售支付市場提供的公共產品,其初心就是推動金融普惠的發展。所以我們在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過程中,一直努力落實金融普惠的理念。”穆長春表示,數字人民幣在設計上致力於增強支付服務的可獲得性,不僅推出滿足特定群體需求的硬件載具,還利用近場通訊(NFC)等技術開發離線支付功能,有利於實現隨時隨地的便捷支付,防范因通信網絡中斷造成的支付風險。

  數字人民幣的普惠性還在綠色低碳領域進一步延伸。今年9月,美團在北京、上海等9個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同步開展“低碳騎行季”活動,每位用戶隻要報名成功即可領取數字人民幣低碳出行紅包獎勵,用於支付美團單車騎行費用。據介紹,美團接入數字人民幣試點以來,累計超過100萬用戶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

  平衡便利與安全

  “數字人民幣用起來很方便,感覺和支付寶、微信支付差不多。”雅琦對數字人民幣消費體驗的評價,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然而,相似的用戶體驗並不能混淆數字人民幣與支付工具之間的界限,“錢”與“錢包”存在本質區別。直觀來看,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的資金直接進入商戶賬戶,沒有任何額外費用﹔而使用支付寶等工具進行提現時,需要為使用“錢包”交納手續費。

  業內人士指出,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對培育人們的無現金交易習慣作出了極大貢獻,圍繞支付工具展開的生態體系已較為成熟,這為發展數字人民幣打下一定基礎。但在主流支付工具用戶黏性強的背面,存在過度採集與販賣客戶信息、虛假交易等違法行為。

  盡管使用數字人民幣與第三方支付工具並不沖突,但客觀上,數字人民幣作為“更好用的現金”,其便利性並不亞於第三方支付工具,用戶出於對手續費和隱私安全的考慮,可能會更傾向於選擇數字人民幣。據易綱介紹,央行下一步研發工作之一,就是要推動數字人民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工具之間的交互,實現安全與便捷的統一。

  “未來,數字人民幣與第三方支付工具進一步聚合,既要在使用場景中考慮便利性,利用好現有工具及其生態,實現‘錢’與‘錢包’的互聯互通﹔又要強化數字人民幣的可控匿名屬性,切實保護個人隱私數據,滿足公眾的信息安全需求。”專家表示,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結合試點經驗,利用科技手段,實現二者的相對平衡。

(責編:袁勃、郝江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