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科技政策 “扎實落地”怎樣實現

劉 垠
2021年12月13日09:0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作為來年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風向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了2022年七項重要政策,明確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並從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科技政策作為七大政策組合拳的一部分專門提出來,凸顯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研究組織處處長龍海波坦言,科技政策涉及主要內容是長期以來制約科技創新的短板,但放在明年工作安排中,不難看出政策落地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發展政策所副所長眭紀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長期以來,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一直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后,黨和國家從制度層面將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科技體制改革,意在為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環境,正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體現。

為何強調科技政策扎實落地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相繼制定出台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重要文件,科技體制改革領域覆蓋管理體制、資源配置、科技評價、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保護、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培養、國際科技合作等方面。

“政策不可謂不多、力度不可謂不大,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等放權減負已做到了應放盡放,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政策的落實還不到位,並未充分釋放創新主體的活力。”眭紀剛舉例說,產學研合作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自2006年出台《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以來,多個文件不斷強調加強產學研合作,但由於不同創新主體的功能定位、合作動機和利益分配等原因,產學研合作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眭紀剛的說法,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韓鳳芹2019年發表的論文中得到印証:調研中,很多人反映科技政策落地率很低,甚至有學者提出該比率不超過5%。

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多個場合強調為科研人員減負,相關部門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有科研人員認為改革的獲得感不強,沒有感受到明顯的‘減負’,甚至覺得比以前的限制更多。”眭紀剛剖析,由於不同部門和單位對政策的理解不同,在落實政策過程中出現了偏差,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政策扎實落地的深意所在。

對此,龍海波深有同感,“無論是科技體制改革、科研院所改革,還是產學研合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比如,科研院所改革在自主權下放、科研人員激勵等方面亟待進一步深化”。

連續兩年提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明年科技政策又該如何扎實落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如下部署: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形成扎實的科研作風。繼續開展國際科技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已連續兩年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

事實上,自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我國出台的科技政策文件中多次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這與我國當前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密切相關。

“復雜的國際環境對我國科技安全、經濟安全造成嚴重挑戰,同時,我國的科技發展模式、創新治理模式、國家創新體系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眭紀剛表示,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都對科技創新提出強烈需求,但我國許多產業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支撐產業升級、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不僅如此,我國科研力量比較分散,在許多關鍵領域缺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由於過去的評價導向強調論文發表,很多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科研機構沒有形成國家戰略使命導向,沒有形成協同攻關的組織模式和能力,無法有效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眭紀剛直言,近年來,盡管國家出台的多個文件提出“破四唯”,但由於慣性原因,很多科研機構的導向還未發生根本性轉變,無法承擔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

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旗幟鮮明地指出: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

企業要發揮“出題者”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

“企業是市場經濟主體,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龍海波也指出,目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還不夠突出,企業研發投入成為主體但基礎研究投入仍然薄弱,大企業成為研發投入主力軍但中小企業相對較少,企業PCT專利申請數多但高質量PCT專利少。

在龍海波看來,解決好上述問題,能為高質量發展釋放巨大改革紅利,也是有效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重要舉措。“要推動科技政策扎實落地,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應用場景為牽引、融通發展為根本,將科技政策貫穿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型大中小企業、卡脖子技術突破和產品應用等層面,切實提高研發投入效率和引領帶動作用。”他說。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陳勁教授認為,要進一步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積極發揮其“出題者”的作用,做好科技創新與國家重大需求的更好銜接,通過科創鏈和產業鏈的耦合,實現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更好突破。

“要扎實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企業,發揮其在科技前沿探索和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的系統支持,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勁建議,讓更多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由重點企業出題、組織實施,由科技領軍企業帶動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產業核心技術攻關。

(責編:王震、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